2025年5月20日,南京大学迎来123周年华诞。值此校庆之际,由校党委宣传部、社会科学处指导,南京大学档案馆、校史研究室主办,后勤集团、图书馆、博物馆、相关学院等共同举办的百廿“徽”煌 岁月铭“章”——南京大学徽章标识专题展在仙林校区校史馆拉开帷幕。
展览以独特视角勾连史实与记忆,深入挖掘南京大学徽章与标识所承载的历史价值,生动展现每一代南大学人的智慧与精神。本展以时间为轴、以徽章为媒,由《早期校徽标识中的文化印记》《徽章变幻中的万千气象》《金大徽章:遗落在岁月长河中的基因刻痕》《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南大徽标》《校庆徽标巡礼》《本科生录取通知书中的徽章》《学院及团学组织标识巡礼》等9个篇章组成,涵盖南京大学及其前身三江师范学堂、南高师、中央大学、金陵大学等不同历史时期的重要徽章和标识,共呈现超过160件实物,展陈内容近两万字文稿、270余张图片,是全国高校首个徽章标识专题展,也是南大校史上首次系统性汇聚展示校史徽章的活动。
展览现场,三江师范学堂、两江师范学堂校徽与南大第一枚校徽成为焦点。三江师范学堂校徽为正圆形银质徽章,边缘饰以“二龙戏珠”纹,中央“三江”二字与江水起伏轮廓呼应;两江师范学堂校徽两侧二龙盘踞、江水纹流动,篆体“两江师范”四字古朴庄重,徽面凿孔设计还原清末师生缝制衣冠的使用场景,成为近代教育器物记忆的鲜活标本。两枚校徽参酌了晚清的双龙宝星勋章,是国内目前已知的最早的凭证式徽章之一。南大校徽采用盾形样式在全国高校里也是较为独特的,彰显着一种坚定无谓的勇气和力量。
校史馆的AI讲解机器人“小南”用生动语言带领参观;留言墙上,树叶形状的便利贴如同一簇簇新叶萌发,承载参展者的祝福与回忆;参观者手持“青春奋进”“毕业快乐”“未来可期”等字牌合影留念;现场还有多重抽奖互动活动,南大历届校打卡印章将流动的时光印记定格为可珍藏的实体纪念;官方公众号同步推出展览专题文章,南大校友纷纷在评论区踊跃留言,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南大123岁生日的热忱。

本展引发校内外师生校友和媒体的关注参与,开展数日到访参观者2000余人,受到好评。实物捐赠人、南大校友曹女士观展后表示“我看了几遍,真是太棒了,没想到小小的徽章起了这么大的作用。你们能把这么多徽章收集起来,做成这么好的宣传,工作量真是巨大的,而且想象力也特别好,真是传承了我们学校的传统。赞美的语言不知道怎么说了,你们不容易,付出了很多的辛劳,给你们点赞。”泰国高等教育科研与创新部部长顾问佩达瓦·多米娜博士参观后点赞留言树墙创意:“门口的留言树墙像一棵树一样扎根成长,又能在展览中看到今日南京大学各学科的开枝散叶,很有意义。”一位教师在参观后评价:“好棒的视角!展板和实物结合观感很好。前半部分是延绵不断的学脉,后半部分是百花齐放的办学和鲜活的工作、生活,结语语短情长,读来又自豪,又温情。”学生们则展现出对抽奖印章活动的浓厚兴趣:“复刻南大及前身的校印作为互动印章很有纪念意义,要是能补全历史全线就好了,我一定会再来收集。”参与筹备的志愿者也坦言:“当看到展览呈现在大家面前之后,再静静地去观看展板内容,才发现这是一次很好的校史教育,也是一次很好的校徽与校史有机结合的展览。”

展览还吸引了不少媒体同仁的广泛关注。中国社科报、江苏广电、南京电视台等纷纷聚焦展览,深入挖掘徽章背后的校史脉络,邀请档案馆老师解读南大首枚盾形校徽中“雪松扎根书卷”的精神寓意并随机采访观展学生分享参展感想。一位学生在镜头前表示:“看到带有自己学院院徽的围巾和杯子被放进展柜展览,感到非常自豪。”在师生校友的好友圈、小红书等平台上,大家纷纷晒出抽到的精美印章、与留言树墙的合影,分享自己的观展感悟,字里行间洋溢着对校史文化的热爱,相关内容迅速引发热烈反响。
一直以来,南京大学档案馆致力于打造集史料保护、文化传播、实践教育于一体的校史平台,推动场馆空间育人、校史故事育人走深走实。据悉,本次徽章与标识专题展将延续至2025年暑期。档案馆将不断深耕校史珍档,持续推出“证书奖状文凭”、“校园学生生活”、“建筑景观器物”等系列专题展以飨师生校友。
相关报道
中国社会科学网:百廿“徽”煌,岁月铭“章”——南京大学徽章标识专题展开展
江苏新闻网:123枚徽章标识讲述123载南京大学故事
荔枝新闻:南京大学:123枚徽章为123周年校庆“盖章”
南京电视台:170多枚徽章讲述123载南大故事
南京电视台:南大迎来123周年校庆 170余枚徽章标识记述发展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