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卫兴华,洪银兴,魏杰《社会主义经济运行机制》人民出版社 1986.10
2. 单少杰,朱勇,洪银兴等《中国社会科学大趋势》 安徽人民出版社 1987.02
3. 韩志国,洪银兴,魏杰著《市场结构与市场机制_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探索》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87.04
4. 韩志国,洪银兴,魏杰著 《社会主义经济的运行、发展和调节》 陕西人民出版社 1987.11
5. 洪银兴等著 《当代东欧经济学流派》 中国经济出版社 1988.04
6. 魏杰,洪银兴主编 《宏观经济管理研究手册》 陕西人民出版社 1988.08
7. 卫兴华主编;洪银兴参编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深化企业改革》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8.09
8、《经济运行的均衡与非均衡分析》上海三联书店 1988
9、《经济运行机制概论》人民出版社 1988
10、洪银兴,林金锭《发展经济学通论》(与林金锭合作)江苏人民出版社 1989
11. 洪银兴等著 《现代财政学》 南京大学出版社 1989.01
12. 洪银兴,魏杰主编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中国青年出版社 1989.02
13. 卫兴华,洪银兴,魏杰著 《经济运行机制概论》 人民出版社 1989.03
14. 洪银兴,裴平,严强主编 《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战略思考和竞争策略》 江苏人民出版社 1989.07
16. 洪银兴,林金锭著 《发展经济学通论》 江苏人民出版社 1990.07
17.《避开通货膨胀的改革》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1年 18. 洪银兴等著 《发展资金论》 人民出版社 1992.06
18. 胡福明,洪银兴主编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江苏人民出版社 1992.12
19.《非均衡经济运行和发展的秩序》 云南人民出版社 1993.04
20. 卫兴华,洪银兴主编 《中国共产党经济思想史论(1921-1992)》 江苏人民出版社 1994.03
21.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发展》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4.08
22. 陈德明,洪银兴,曹勇主编 《中国区域发展中的江苏经济》 1996.06 南京大学出版社
23.《国际商务导论》中国青年出版社 1996
24. 高德正,洪银兴主编 《苏南乡镇企业:历程.机制.效应.趋势》 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6.11
25.《转轨阶段的经济运行和经济发展》 江苏人民出版社 1997.08
26.《转向市场经济体制的秩序》江苏人民出版社 1998
27. 洪银兴主编 《现代经济学》 江苏人民出版社 1998.04
28. 洪银兴著 《赢得市场_市场经济理论的新发展》 中国青年出版社 1998.09
29. 韩志国等主编,洪银兴参编 《中国改革与发展的制度效应 (下册)》 经济科学出版社 1998.11
30. 洪银兴主编 《现代财政学(商学院文库.经济学教材系列)》 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8.12
31. 洪银兴 沈坤荣 何旭强著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研究(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九五“规划重点工程项目)》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0.06
32. 洪银兴 主编 《现代经济学 (第三版)(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0.08
33. 洪银兴 主编 《可持续发展经济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成果)》 商务印书馆 2000.10
34. 洪银兴 课题负责人 《扩大内需 优化结构 促进江苏经济增长的近期方案和中长期对策(江苏省经济社会发展 研究重大招标课题)》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12
35. 《发展经济学与中国经济发展》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07
36. 《资本市场:结构调整与资产重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37. 《经济理论创新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3
38. 《公共经济学导论》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3
39. 《公共财政学》 南京大学出版社
40. 《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模式和机制》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
41. 《公共财政学》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3
42. 洪银兴 郑江淮 任保平 等著, 2007, 《转型经济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43. 罗志军 洪银兴 许慧玲 刘志彪, 2007, 基于科教资源优势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南京模式, 经济科学出版社
44. 洪银兴、葛扬、秦兴方, 2005年5月, 《资本论》的现代解析, 经济科学出版社
45. 《发展经济学与中国经济发展(第二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46. 洪银兴 刘志彪,《以制度和秩序驾驭市场经济》 人民出版社 2003
47. 洪银兴,《现代经济学通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48. 洪银兴,《市场秩序和规范》, 上海三联书店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7
49. 罗志军 洪银兴 许慧玲 刘志彪, 基于科教资源优势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南京模式,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7
50. 洪银兴、葛扬、秦兴方, 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模式与机制,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年5月(2006年获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51. 洪银兴、刘志彪、范从来, 中国经济运行与发展,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2
主要著作简介
《社会主义经济运行机制》
作 者:卫兴华 洪银兴 魏杰 出版单位: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1986年10月 字 数:14万字
《社会主义经济运行机制》是我国第一部研究社会主义经济运行机制的专著。 在本书中, 作者一改过去传统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偏重于单纯研究经济关系的本质及其规律的思路,把重点转向运行机制上。 作者从“市场机制是商品经济运行机制的本体”思想出发,结合我国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的实际, 系统地探讨了 经济运行的目标、经济决策理论、经济调节理论和经济动力学理论等经济运行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提出了“计划调节市场,市场调节企业”的社会主义经济运行模式。 本书所阐述的经济运行模式已反映在中国共产党十三大的政治报告中。
《当代东欧经济学流派》
作 者:洪银兴等著 出版单位:中国经济出版社 出版时间:1988年4月 字 数:30.9万字
本书是关于东欧经济学的专著。它在全面考察东欧各国的经济理论的基础上, 重点介绍了东欧各国改革学派的经济理论及其经济分析方法,向读者了展示了一条现代国外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脉络。本书在介绍各种经济学派的学说时,一方面寻根溯源,另一方面指出各学派学说发展线索,从中比较分析各个学派的理论观点的联系和运用。
《经济运行的均衡与非均衡分析》
作 者:洪银兴著 出版单位:上海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1988年3月 字 数:24万字
本书是国内较早研究社会主义经济运行机制的专著。 书中以新的思路和方法, 对社会主义经济运行机制进行了开拓性研究。主要特色是:研究经济运行时, 采用本质分析与状态描述、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 为此项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分析体系;考察经济运行时, 把产业结构作为介于微观经济和宏观经济总量之间的独立层次,把握了经济运行各部分的内在联系;研究方法上, 除采用马克思 主义经济学的基本方法外,还应用了系统论、控制论等现代科学方法, 提出了有 益的新见解和结论。 书中阐述的新观点有:1.现实的经济运行经常处于非均衡状态,而调节非平 衡的经济趋近均衡的机制又常常失灵。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社会 生产力的发展满足不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这个矛盾会不断再 现短缺(资源约束)的非平衡态。这种不平衡是可以通过计划和市场进行调节的。 3.优化有计划商品经济运行系统结构的中心是解决好计划经济和商品经济的联结 和协同作用。4.市场结构不是各个市场的简单堆积,它们之间有着相互依存和相 互制约的机制。5.针对市场调节功能的缺陷,国家需要通过计划调节,维护市场 机制的正常秩序。6。社会主义国家调节产业结构,一方面要自觉的组织非平衡, 选择并支持主导产业的超前发展;另一方面要自觉地组织平衡, 求得在更高层次 上建立产业结构的平衡。这种对产业结构的调节, 并不排斥充分作用的市场机制 优胜劣汰的辅助功能。7.在货币形式上潜伏着国民收入的供给同经过分配和再生 产分配形成的国民收入需要之间失衡的可能性。8.社会主义国家需要依据自觉制 定的国民收入分配计划,通过财政金融机制贯彻收入分配政策、 财政政策和货币 政策,自觉调节总量平衡。 本书是《当代经济学系列丛书》的第一部著作。该书出版后,胡乃武、 何伟 等经济学家分别在《人民日报》、《经济研究》、《光明 日报》等报刊发表书评,肯定该书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该书获江苏省第三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991年)。
《发展资金论》
作 者:洪银兴等著 出版单位: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1992年6月 字 数:30.3万字
本书是洪银兴教授主持的社会科学基金会资助的《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中的资 金积累和集中》课题的研究成果. 在作者关于中国经济发展理论的研究计划中, 先期出版的《发展经济学通论》是概论,本书是其分论,全书30万字, 由人民 出版社出版。 针对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资金短缺问题,本书依据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 围绕积累效益和投资效益,研究资金积累、集中、融通和配置的机制, 以求缓解建设资金不 足的途径。本书提出的主要观点有:资金短缺的真实含义是真实积累同投资的缺口,因此, 解决发展资金短缺的注 意力要放在真实积累上,放在增加供给能力上。 即使是以信货投放和资金融通来增加资 金供给,也要以提高积累能力为目标。积累效益是选择积累率和积累机制的目标。 积累效益是指积累每一单位资金所 付出的代价,或者说是指支付每一单位积累成本所积累的资金。根据积累效益的要求, 我国资金积累方式应立足于动员各个经济主体的自愿性积累。其途径包括:1.在保障企 业必要的可支配收入的基础上构造企业自我积累的机制;2.在扩大消费市场调节范围和 完善金融市场和金融工具的基础上动员居民的长期储蓄;3.转变政府的积累功能,由政府的直接积累转向促进企业积累,间接地提高政府的积累能力。资金积累不仅包括社会资金总量的积累,还包括资金的结构性积累。 经济发展到今天的水平, 长期作为调节产业结构的主要手段的资金增量结构已推不动整个产业结 构的调整。 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将主要依赖于配置在现有各部门各企业的资金存量结构调整,因此需要着力解决资金集中问题。
《发展经济学通论》
作 者:洪银兴 林金锭 出版单位:江苏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1990年7月 字 数:22万字
本书有选择的从国外的发展经济学论著及国内已出版的介绍国外发展经济学的 书刊中寻找对我国适用的一般理论,研究这些一般理论在中国的适用度及运用的条件, 同时还根据中国发展的经验和教训概括出一些对策。著名发展经济学家谭崇台教授称该 书是将西方发展经济学同中国实际结合的第一本。
《 财 政 学》
作 者:洪银兴主编 出版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1994年10月 字 数:29.6万字
自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 我国的经济体 制改革取得了新的突破性的进展, 其中之一便是从1994年1月起实行新的财税制 度,以增值税替代产品税,以分税制替代地方财政包干体制。 与此相适应,财政学教 材需要在内容观点上更新和发展。 本书对新的财税体制作了专门研究,特别是研究了 市场经济体制下财政运行的规律。对一些新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本书编写的指导思 想是,立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在经济运行和发展中研究财政分配关系和财政 的功能。突出分析财政运行的效应和效率。根据这个指导思想,本书努力在内容和方法 上体现东西方财政理论的有机溶合,财政理论和财政实际的结合,在体系上也作了探索。
《中国共产党经济思想史论》
作 者:卫兴华 洪银兴主编 出版单位:江苏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1994年3月 字 数:42万字
本书系统和全面的论述和评介了中国共产党自一九二一年成立起至一九九二年党 的十四大召开这一段历史中的经济思想建设及其发展。 既有忠实于历史的叙述,又有 分析和评论,做到史论结合;既有经济思想发展的纵向脉络, 又有重要经济思想的专题 论述;既肯定正确经济思想所起的伟大历史作用, 又指出错误经济思想所带来的消极后 果; 既重点论述在各个历史时期起指导作用的党中央和主要领导人的经济思想, 也重 视个别政治家和党内经济学家曾被贬抑但后来证明是正确的经济思想。该书运用了大量 的文献资料,并有独立的分析和论述。 由经济学家和党史学家相结合完成的这部著作, 发挥了双方的长处。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发展》
作 者:洪银兴著 出版单位: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1994年8月 字 数:21.3字
本书是直接以中国经济发展为对象的经济著作。在这本书中作者力图做到: 1.有选择的吸收西方发展经济学中带有普遍性的原理,不是一般地介绍, 而是结合 中国实际研究这些原理的适用度。 2.总结我国已有的经济发展实践的经验和教训,从中寻求经济发展的规律。 3.依据发展经济学原理及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对我国今后的长期发展提出一些对策 性意见。西方的发展经济理论和著作基本上不涉及体制,原因是在他们那里体制已基 本定型,体制(市场经济)是既定的前提。而在本书中阐述的经济发展理论却要较多 地涉及体制。原因有二:第一,过去讲的经济发展基本上以计划经济体制为背景,现 在以市场经济体制为背景的经济发展有新的规律和特点,需要结合中国的实际对之作 出新的概括。第二,在我国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时,体制还没定型。体制本身可以看 作是推动发展的一种投入。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来说,本身就有个制度建设的问题。基 于这种考虑,本书既要阐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经济发展的规律,又要指出服 从于经济发展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和制度创新的途径。正因为本书涉及市场经济体 制,因此本书中较多地运用了目前西方流行的、其代表人物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新制 度学派的理论,其中包括交易成本、信息成本、产权等理论。当然作者在运用这些理 论研究中国经济体制时,作了一定的改造。
《非均衡经济运行和发展的秩序》
作 者:洪银兴著 出版单位:云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1993年4月 字 数:22.3万字
该项研究成果是得到国家教委优秀年轻教师基金资助的项目。本书作者针对我 国存在的非均衡经济运行、非均衡的经济发展、非均衡的经济机制的转换及其无序性等 问题,在实证分析经济运行和发展的非均衡性的基础上,存在于其中的有序性结构作出 规范, 寻求保证国民经济稳定协调发展之路。 本书共分三篇:第一篇论述了非均衡经济中的秩序。从总体上考察经济运行、 经济发展和经济机制转换的非均衡性, 规范相应的各个经济过程中的有序结构。第二 篇论述了宏观运行和发展的秩序。在对我国近几年的经济波动、 通货膨胀、消费波动 作宏观分析的基础上,研究避开波动和通货膨胀的经济运行和发展秩序,其中包括储蓄 ━投资机制、农村改革和外向发展等方面的改革秩序。第三篇论述了微观运行和发展秩 序。在阐述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应以市场取向的基础,研究由此带动的市场培育、内部 收入分配体制、就业体制等方面的改革秩序。
1. 张彦 洪银兴 略论社会主义企业的资金运动 南京师院学报 No.3 1981
2. 社会财富.生产劳动.第三产业 * 南京大学学报 No.1 1982
3. 社会主义再生产和孙冶方的分权理论 * 南京大学学报 No.4 1983
4. 论计划调节的经济效益目标 * 江海学刊 No.5 1983
5. 指令性计划和指导性计划的划分范围新探 南京师院学报 No.4 1983
6. 学习马克思的经济调节的理论认识计划调节的规律 南京大学学报编辑部 1983.03
7. 论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调节机制_兼论经济杠杆的类型及其功能 经济研究 No.5 1985
8. 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调节机制及其杠杆 经济科学 No.6 1985
9. 卫兴华 洪银兴,魏杰 计划机制与市场机制 经济研究资料 No.4 1986
10. 社会主义经济机制论纲 1986 经济工作者学习资料 No.29
11.洪银兴 魏杰 试析企业生产目的与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辩证统一 福建论坛 No.1 1986
12. 卫兴华 洪银兴,魏杰 论社会生产比例的调节机制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No.2 1986
13. 卫兴华 洪银兴,魏杰 总供给和总需求平衡的调节机制 中国工业经济学报 No.2 1986
14. 社会主义经济机制与经济改革的系统设计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No.1 1986
15.洪银兴 韩志国,魏杰 论经济运行的间接控制与参数调节 学术研究 No.4 1986
16. 卫兴华 洪银兴,魏杰 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运行目标 财经科学 No.3 1986
17. 论计划机制和市场机制的结合形式 江海学刊 No.3 1986
18. 卫兴华 魏杰,洪银兴 关于社会主义消费的几个问题 消费经济 No.2 1986
19. 卫兴华 洪银兴,魏杰 论企业活力与企业行为约束 学术月刊 No.4 1986
20. 完善企业行为机制的理论思考 经济理论与经济思考 No.6 1987
21 企业行为和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动力机制 中国工业经济研究 No.1 1987
22 洪银兴 魏杰,韩志国 论产业结构 科学.经济.社会 No.5 1987
23 卫兴华 洪银兴,魏杰 计划调节导向和约束的市场调节 经济研究 No.1 1987
24 总量平衡和国民收入超分配 南京大学学报 No.4 1987
25 洪银兴等 论二元经济结构 开发研究 No.3 1987
26 企业行为和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动力机制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7.11
27. 有计划商品经济运行中财政的调节功能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No.1 1988
28. 洪银兴等 机遇.对策:江苏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战略思考 南京大学学报 No.2 1988
29. 布哈林的过渡时期经济思想 百科知识 No.12 1988
30. 洪银兴 论经济运行的计划调节 青年学者 No.1 1988
31. 外向型经济:改革和发展的结合部 江西社会科学 No.4 1988
32. 沈立人 洪银兴,李炳炎 把改革推向前进的重要步骤 经济研究 No.11 1988
33. 沈立人 洪银兴,李炳炎 把改革推向前进的重要步骤_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新秩序的若干思考 ** 经济研究 No.11 1988
34. 新经济运行机制的重塑和转换 学术月刊 No.12 1988
35. 韩志国 洪银兴,魏杰 实践对经济理论的严重挑战_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反思 现代出版社 1988.05
36. 硬化财产约束,优化所有者行为 亚太经济时报 第二版 1988.08.14
37. 优化所有者行为_全民所有制形式改革的又一思路 文汇报 第四版 1988.11.03
38. 论经济发展进程中的收入分配 经济学家 No.2 1989
39. 论紧缩需求的代价及对策 经济学动态 No.12 1989
40. 论紧缩需求的代价及对策 经济学动态 No.12 1989
41. 经济运行机制的转换:无序和有序 高校社会科学 No.1 1989
42.洪银兴等 改革与发展的新生长点_对中山集团模式的考察 中国工业经济研究 No.3 1989
43. 在深化改革中整治 文汇报 第四版 1989.01.28
44. 整顿改革自身的秩序_在整治阶段深化改革的思路 光明日报 第三版1989.03.25
45. 在困境中寻找发展的机遇 群众 No.2 1990
46. 中国经济发展理论纲要 南京社会科学 No.3 1990
47. 论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的秩序 江苏经济研究 No.1 1990
48.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_读《邓小平文选》 江海学刊 No.6 1990
49. 现阶段私营经济成长的环境 社会科学战线 1990No.4
50. 论改革和发展相协调 经济纵横 No.10 1990
51. 洪银兴等 社会主义经济的经典理论史要 南京大学学报 No.3 1990
52. 平抑市场物价的消费机制 经济论坛 No.2 1990
53. 抓住紧缩需求提供的发展机会 人民日报 第六版 1990.03.23
54. 资金积累机制及其矛盾 经济学动态 No.4 1991
55. 计划和市场分层次多重结合 经济纵横 No.1 1991
56.洪银兴 王国刚 资金积累和集中定义的界定 江苏社会科学 No.3 1991
57. 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理论思考 经济学家 No.1 1991
58. 论资金积累机制的调整和完善 中国工业经济研究 No.1 1991
59. 改革与发展相协调 江海学刊 No.4 1991
60.《论非均衡经济发展的秩序》经济研究 No.4 1992
61、《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场革命》 人民日报 1992年12月29日
62. 高校科技产业的经济学思考 高校理论战线 No.1 1992
63. 洪银兴执笔,搞活大中型企业调研组 关于国营大中型企业进入市场的思路 中国工业经济研究 No.3 1992
64. 农村工业化和农业生产要素配置的结构性优化 城乡经济 No.12 1992
65.洪银兴等 进入市场,放开经营,培育市场,规范竞争_搞好国营大中型企业的思路和对策 江苏体改研究 No.1 1992
66. 洪银兴 刘欣华 论利用外资的适度规模 经济学家 No.3 1992
67. 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市场取向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No.3 1992
68. 论非均衡经济发展的秩序 经济研究 No.4 1992
69. 社会主义同市场经济的相容和结合 南京大学学报 特辑 1992
70. 步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乡镇企业面临五大变革 江苏政报 No.2 1993
71. 在宏观调控中求发展 市场经济导报 No.3 1993
72. 论经济增长的速度、效益和波动 社会科学战线 No.6 1993
73. 论非均衡经济增长 南京大学学报 No.1 1993
74. 在改革中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经济纵横 No.2 1993
75. 洪银兴 余利平 中国市场化过程的非均衡与均衡_兼论推进市场经济的重点 经济学家 No.5 1993
76. 略论美国高校经济类院系的教学 高教研究与探索 No.1 1994
77. 农村的非农化及其与农业发展的协调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No.3 1994
78. 蒋学模经济思想述评 中国社会科学 No.4 1994
79. 经济发展的区域性梯度及其协调 经济纵横 No.7 1994
80. 建立具有发展功能的财政机制 财经问题研究 No.8 1994
81. 洪银兴 张二震 论市场规范 经济纵横 No.10 1994
82. 中国通货膨胀的形成机理和治理对策 经济学动态 No.12
83. 农村工业化及其与农业发展的协调 江苏社会科学 No.3 1994
84. 论通货膨胀的均衡 生产力研究 No.3 1994
85. 在改革中救治国有企业_兼论南京经济发展新思路 江苏经济探讨 No.6 1994
86. 企业家对经济发展的巨大作用 中国工业经济研究 No.8 1994
87.洪银兴,刘志彪等 市场建设:新目标、新方式_江苏国际机电产品交易城启动建设的思考 现代商业 No.8 1994
8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环节和成本分析 学术月刊 No.10 1994
89. 江苏现代化的战略思考 南京大学学报 特刊 1995
90. 协调农村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途径 江海学刊 No.3 1995
91. 市场经济与市场创新 管理世界 No.6 1995
92. 市场竞争力和地区产业优势 江苏经济 No.10 1995
93.洪银兴 沈坤荣 海峡两岸经贸关系进一步发展的几个问题 中国社会科学 No.3 1995
94. 洪银兴 姜宁 股份制和国有企业的制度创新 江苏社会科学 No.5 1995
95. 苏南与上海:竞争、依赖和一体化趋势 南京社会科学 No.7 1995
96. 关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几个问题 纵横经济 No.10 1995
97. 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中的产权问题 经济学家 No.1 1995
98. 上海与苏南应实现经济一体化 上海经济研究 No.2 1995
99. 国有制企业改革之我见 江南论坛 No.2 1995
100. 抢占两个制高点_一论提高产业竞争力 新华日报 第一版 1995.02.13
101. “三、二、一“不是模式_再论提高产业竞争力 新华日报 第一版 1995.02.27
102. 面对“围城“的新选择_三论提高产业竞争力 新华日报 第一版 1995.03.09
103. 在区域共同发展中推进苏北现代化 新华日报 第一版 1995.05.16
104. 洪银兴 曹勇 经济体制转轨时期的地方政府功能 经济研究 No.5 1996
105. 中国九五计划和外商投资的商业机会(一) 华商 (新加坡) No.5 1996
106. Comments on Jiang Xuemo`s Economic Theories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No.1 1996
107. 洪银兴 曹勇 中国市场的容量和市场的需求量 BOSS (新加坡) MARCH 1996
108. 市场经济与市场创新 新华文摘 No.3 1996
109.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技术进步 宏观经济研究 专辑 1996
110. 洪银兴 张二震 中国大幅度削减进口关税的经济影响 BOSS (新加坡) JANUARY 1996
111. 课题组(洪银兴课题主持人) 关于江苏产品市场竞争力的研究报告 江苏社会科学 No.3 1996
112. 洪银兴 神州就业制度束缚劳动效率 BOSS (新加坡) APRIL 1996
113. 洪银兴 沈坤荣 Several Problems Related to Further Development of Economicand Trade Relations Between the Two Sides of the Taiwan Straits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No.4 1996
114. 国有制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40位经济学家关于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多角度思考》宋涛,魏兴华主编 经济科学出版社 1996.09
115. 洪银兴特邀嘉宾 全面看待地区差异 (热点评析) 光明日报 1996.10.31
116. 地方政府行为和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 经济学家 No.1 1997
117. 全要素生产率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中的作用 教学与研究 No.1 1997
118. 国有企业改革:产权.结构.文化 江海学刊 No.4 1997
119. 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兼论国际贸易的比较利益理论的缺陷 经济研究 No.6 1997
120. 论买方市场条件下的结构调整 中国工业经济 No.8 1997
121. 苏南乡镇企业的历史命运 经济丛横 No.11 1997 122. 企业重组和结构调整 经济学家 No.5 1997
123. 在经济稳定增长中实现转型_经济转型理论评析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No.5 1997
124. 1997:大陆工业结构调整何去何从 香港1997杂志 创刊号
125. 以资本经营推进企业重组 群众 No.12 1997
126. 洪银兴 袁国良 1996年宏观经济回顾及1997年展望 江苏经济 No.1 1997
127. 洪银兴 袁国良 乡镇企业高效率的产权解释 管理世界 No.4 1997
128. TAN Teck Meng,CAO Yong and 洪银兴 The Importance of Jiangsu s Economy in the Formation of RegionalPattern of the Emerging Chinese Market CHINA BUSINESS REVIEW (新加坡) No.10 1997
129. 企业重组:既调整结构又改革企业 中国证券报 第五版 1997.07.31
130. 企业重组:结构调整和企业改革的结合《国有企业:你的路在何方_50位经济学家论国有企业改革》 经济 科学出版社 1997.08
13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公有制实现形式 光明日报 第七版 1997.11.17
132. 企业重建和企业文化的建设 群众 No.2 1998
133. 现代市场经济理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 经济评论 No.6 1998
134. 论买方市场背景下的经济增长 经济学家 No.3 1998
135. 乡镇企业的新台阶:组织企业团队 江苏通讯 No.9 1998
136. 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和公有制的实现形式_学习十五大精神的体会 南京大学学报 No.1 1998
137. 企业重组的资本经营路径 管理世界 No.3 1998
138. 真理标准讨论与社会主义经济学的发展 江海学刊 No.5 1998
139. 经济转型的企业家推动《江苏企业家高层论坛专辑》 江苏企业管理 No.6-2 1998
140. 洪银兴 执笔 以制度创新推动市场创新《江苏发展高层论坛》第1辑 南京大学江苏发展研究院编 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8.08
141. 抓住产业升级才是抓住经济发展的新机遇《江苏发展高层论坛》第1辑 南京大学江苏发展研究院编 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8.08
142. 江苏现代化战略的几点思考《江苏发展高层论坛》第1辑 南京大学江苏发展研究院编 南京大学出版社
143. 以资本经营推进企业重组《江苏发展高层论坛》第1辑 南京大学江苏发展研究院编 1998.08 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8.08
144. 发展知识经济,现在可做些什么? 新华日报 (第七版.思想界) 1998.08.06
145. 当前拉动需求的重点在哪里 新华日报 (第七版.思想界) 1998.09.17
146. 企业重组秩序论 财经科学 No.1 1999
147. 洪银兴 曹勇 增长方式和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_东亚的经验和教训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No.3 1999
148. 由批判转向建设_论《资本论》研究思路的转变 南京大学学报 No.4 1999
149. 经济波动的一般性原因分析_《资本论》的启示 当代经济研究 No.7 1999
150. 夏江 洪银兴 区域性投资环境的战略研究_兼论南京市的投资环境 南京社会科学 增刊 1999
151. 以发展高科技为导向调整产业结构 经济与管理科学 No.2 1999
152. 经济波动的一般性原因分析_《资本论》的启示 经济与管理科学 No.3 1999
153. 社会主义经济学的改革和发展 教学与研究 No.4 1999
154. 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基本内涵 管理世界 No.4 1999
155. 企业重组:目标和路径 经济学家 No.1 1999
156. 洪银兴 何旭强 江苏现代化的目标和进程 南京师大学报 No.4 1999
157. 论企业家制度建设 群众 No.8 1999
158. 公司法人治理结构重在规范 江苏改革 No.12 1999
159. 大公司、大集团战略的审视:效益和安全_日本、韩国金融危机的启示《江苏发展高层论坛》第2辑 南京大学江苏发展研究院编 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9.05
160. 1999:扩大内需与调整结构结合《江苏发展高层论坛》第2辑 南京大学江苏发展研究院编 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9.05
161. 政府主导、多管齐下、推动经济增长《江苏发展高层论坛》第2辑 南京大学江苏发展研究院编 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9.05
162. 非均衡市场理论和我国现阶段的买方市场 学术月刊 No.1 2000 *
163. 经济增长方式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南京经济学院学报 No.1 2000
164. 以发展高科技为导向迎接“入世“(机遇.挑战.对策__中国加入WTO与中国经济发展笔谈) 南京社会科学 No.3 2000
165. 国企改革,路在何方 上海改革 No.3 2000
166. 用先进的标准发展社会生产力 群众 No.5 2000
167. 洪银兴 蒋伏心 追寻经济体制改革理论发展的历史轨迹__读《刘诗白文集》 学术月刊 No.8 2000
168. 洪银兴 陈雯 城市化模式的新发展__以江苏为例的分析 经济研究 No.12 2000
169. 推动经济回升的宏观扩张性政策取向 经济学家 No.1 2000
170. 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的资本经营路径 教学与研究 No.1 2000
171. 洪银兴 沈坤荣 何旭强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研究 江苏社会科学 No.2 2000
172. 重建社会主义经济学 中国经济问题 No.3 2000
173. 洪银兴 孙宁华 乡镇企业发达地区的农业可持续发展__以苏南地区为背景的分析 宏观经济研究 No.4 2000
174. 范从来 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协调机制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No.4 2000
175. 《资本论》和处于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 当代经济研究 No.7 2000
176. 非均衡市场理论和我国现阶段的买方市场《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程伟等编 辽宁大学出版社 2000.08
177. 西部大开发和区域经济协调方式 西部发展评论 No.2 2001
178. 中国结构调整的动力机制 转轨通讯 No.1 2001
179. 周诚君 洪银兴 两岸经济的持续增长分析 江苏社会科学 No.1 2001
180. 新经济的经济学分析 江海学刊 No.1 2001
181. 区域经济差距和西部开发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No.1 2001
182. 中国市场化改革渐进式路径的一种解释 经济学家 No.1 2001
183. 洪银兴 周诚君 大学密集区高新产业与城市的互动发展 现代城市研究 No.1 2001
184. WOT条件下贸易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管理世界 No.2 2001
185. 关于企业家制度建设的几个问题 中国工业经济 No.4 2001
186. 陈宝敏 苏南模式的新发展__兼与温州模式比较 改革 No.4 2001
187. 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劳动价值理论的几个问题 江苏社会科学 No.5 2001
188. “苏北大发展“与南北经济一体化 宏观经济观察 No.6 2001
189. “苏北大发展“与南北经济一体化 现代经济探讨 No.6 2001
190. 先进社会生产力与科学的劳动价值论 学术月刊 No.10 2001
191. 如何深入理解劳动价值论 群众 No.10 2001
192. 高科技与风险投资机制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No.11 2001 *
193. 结构调整的推动力:市场化.信息化.全球化.城市化 新华日报 B2 (思想界) 2001.01.07
194. 资本极其收入的属性研究 理论前沿 No.1 2002
195. 以创新的理论证明马克思主义的强劲生命力—在“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15次会议”闭幕式上的讲话 教学与研究 No.1 2002
196.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论坛 管理世界 No.3 2002
197. 新经济条件下的信息产业 南京社会科学 No.3 2002
198. 市场秩序与市场规则 南京大学学报 No.3 2002
199. 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私人资本极其收入的属性——马克思资本理论的现代应用 2002 ** 中国社会科学 No.4
200.《西部大开发与区域经济协调方式》管理世界 2002 No.3
201.《信用经济、虚拟资本和扩大内需》经济学家 2002 No.4
202.政府干预效率的经济学分析 * 山西大学学报 No.1 2003
203.政府干预市场的效率和规则 * 山西大学学报 No.1 2003
204.城市功能意义的城市化及其产业支持 * 经济学家 No.2 2003
205.合作博弈和企业治理结构的完善 * 南京大学学报 No.3 2003
206.社会主义经济学的创新和实践价值 *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No.3 2003
207.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 *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No.4 2003
208.各个社会阶层和谐相处的经济学分析—兼论私营企业中的劳资合 * 中国经济问题 No.4 2003
209.社会转型、体制转型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型 * 江海学刊 No.5 2003
210.沿江开发—新的动力源和发展极 群众 No.6 2003
211.增强民营经济的竞争力—以江苏为例的分析 * 江苏社会科学 No.6 2003
212.城市经营和城市政府的改革 ** 管理世界 No.8 2003
213.苏南模式与中国经济的市场化 * 宏观经济研究 No.10 2003
214.虚拟经济的趋利避害 了望 No.11 2003
215.东陇海地区开发和苏北发展极建设 江苏改革 No.11 2003
216.以富民为目标的收入分配 理论动态 No.1616 2003
217.城市经营内涵和城市政府的改革 光明日报(B2版.理论周刊.经济) 2003
218.利用股份制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学习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札记之一 新华日报(A1版.重要新闻) 2003
219.东陇海地区开发和苏北发展极建设 江苏改革 No.11 2003
220.洪银兴、张二震, 2008, 在跨期比较中拓展发展经济学的研究, 经济研究 第11期
221.洪银兴 葛扬, 2005, 马克思地租、地价理论研究, 当代经济研究 2005年第8期
222.洪银兴 郑江淮, 2009, 反哺农业的产业组织与市场组织, 《管理世界》 第5期
223.洪银兴、张二震, 2008, 在跨期比较中拓展发展经济学的研究, 经济研究 第11期
224.洪银兴 葛扬, 2005, 马克思地租、地价理论研究, 当代经济研究 2005年第8期
225.洪银兴、范从来, 2000, 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协调机制,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第4期
226.洪银兴、沈坤荣, 1996, Several Problems Related to Furtuer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and Trade Relations Between the Two Sides of the Taiwan Straits ,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No.4
227.洪银兴、沈坤荣, 1995, 海峡两岸经贸关系进一步发展的几个问题 , 中国社会科学 No.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