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折断的理性翅膀——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170000字 南京出版社1990年 获南京市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1991年);
书评:
张凤阳:《江海学刊》1991年第2期;
蒋逸民:《天府新论》1991年第3期;
徐俊达:《哲学动态》1991年第5期;
论文引用:
郝峰:《内蒙古社会科学》2000年第3期;
秦俊:《唯实》2001年第1期;
CSSCI1999年被引用:
洪强强:《福建论坛》1999年第2期;
CSSCI2002年光盘被引用:
姜迎春:《南京社会科学》2002年第4期;
陈爱华:《东南大学学报》2000年第3期;
张亮:《天津社会科学》2002年第5期;
CSSCI2006年光盘被引用:
陈蓓洁:《复旦学报》2006第2期;
CSSCI2007年引用:陈爱华.马尔库塞科技伦理观的理论逻辑.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6(03):
2、《西方人学第五代:科学人本主义》(145000字 学林出版社 1991年);
书评:
曾向阳:《南京社会科学》1992年第5期;
刘忠世:《社会科学研究》1992年第5期;
刘森林:《哲学研究》1993年第8期;
董乃桂:《社科信息》1993年第9期。
论文引用:
罗左毅:《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0年第3期;
周宗伟:《电化教育研究》1999年第4期;
候逸民:《科技管理研究》1997年第6期;
CSSCI1998年被引用:
连佩珍:《江西社会科学》1998年第9期;
CSSCI1999年被引用:
罗玉海:《四川大学学报》1999年第4期;
CSSCI2000年光盘被引用:
黄瑞雄:《江海学刊》2000年第3期;
罗左毅:《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0年第4期;
CSSCI2002年光盘引用:
李琦:《中国社会科学》2002年第1期;
CSSCI2007年引用:
胡昌恩/郑洁.价值论视域中的“以人为本”.西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33(03):
3、《马克思历史辩证法的主体向度》(386000字 河南人民出版社 1995年第1版;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2版。获江苏省第四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国家教育部第二届人文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
书评:
赵磷:《南京社会科学》1996年第10期;
孙伯癸:《哲学研究》1997年第2期;
杨建平:《福建论坛》1997年第2期;
刘怀玉:《南京社会科学》1997年第8期;
仰海峰:《江海学刊》1998年第1期;
胡大平:《理论探讨》1998年第4期;
陈爱华:《马克思主义研究》1998年第5期;
《中国哲学年鉴1997》专著介绍;
论文引用:
张永庆:《教学与研究》2002年第4期;
陈爱华:《苏州铁道师范学院》2001年第3期;
郝峰:《唯实》2000年第5期;
刘晓英:《北方论丛》2000年第5期;
刘曙光:《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第二性期;
刘怀玉:《河南社会科学》2000年第6期;
陈爱华:《东南大学学报》2000年第1期;
尚庆飞:《学海》2000年第1期;
杨建平:《江海学刊》1998年第3期;
CSSCI1998年被引用:
胡大平:《江苏社会科学》1998年第3期;
陈爱华:《马克思主义研究》1998第5期;
谭培文:《华中理工大学学报》1998年第3期;
周建平:《华中师大学报》1998年第6期;
金卿民:《哲学动态》1998年第6期;
李庆均:《社会科学辑刊》1998年第3期;
仰天:《江海学刊》1998年第1期;
杨建平:《长白学刊》1998年第4期;
CSSCI1999年被引用:
仰海峰:《福建论坛》1999年第1期;
刘小英:《理论探讨》1999年第6期;
CSSCI2000年光盘被引用:
胡大平:《哲学研究》2000年第4期;
CSSCI2001年光盘被引用:
刘曙光:《北京大学学报》2001年第2期;
仰海峰:《马克思主义研究》2001年第4期;
郝峰:《内蒙古大学学报》2001年第1期;
刘晓英:《学习与探索》2001年第4期;
CSSCI2002光盘引用:
张永庆:《教学与研究》2002年第4期;
CSSCI2004光盘引用:
杨楹:《教学与研究》2004年第2期;
胡晓:《理论探讨》2004年第3期;
刘小英:《求是学刊》2004年第3期;
吕世伦:《法学家》2004年第6期;
管从进:《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4年第4期;
CSSCI2005光盘引用:
胡大平:《人文杂志》2005年第5期;
王代月:《社会主义研究》2005年第5期;
杨建梓:《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张晓东:《南京社会科学》2005年第8期;
CSSCI2006年引用:
何怀远:《哲学动态》2006年第1期;
周嘉昕:《河北学刊》2006年第1期;
蒙木桂:《河北学刊》2006年第1期;
夏凡:《河北学刊》2006年第1期;
蔡宝刚/吴玉岭:《.河北法学》2006年第4期;
杨建平..人文杂志.2006,(03);
张秀萍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6,(05);
张勤.齐鲁学刊.2006,(06)
CSSCI2007年引用:
刘晓英..理论探讨.2007,(02)
蓝江..社会主义研究.2007,(01);
沈一兵/张登国.构建和谐社会——对合理化与异化的扬弃.江淮论坛.2007,(03);
白刚/张荣艳.当代中国与马克思辩证法研究的四大范式.教学与研究.2007,(10);
陈红桂.作为幽灵出场的马克思与马克思的批判精神——对德里达解构马克思的一种反思.天津社会科学.2007,(04);
童小溪.西方马克思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学术界.2007,(06);
禹国峰.现代性的历史定向、解构路径与解构方法——以马克思人类历史分斯理论为视角.云南社会科学.2007,(06)
4、《回到马克思——经济学语境中的哲学话语》(510000字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江苏省优秀社科成果二等奖,2001年;国家教育部第三届人文社科成果二等奖,2002年。《哲学文献》(Bibliography of Philosophy)2002年第1-2合刊(总第49卷)摘要。
书评:
吴扬:《中华读书报》1999年12月22日;
源平:《中国文化报》1999年12月21日;
吴源、杨建平:《博览群书》2000年第1期;
《国际金融报》,1月23日;
韩庆祥:《马克思主义研究》2000年第2期;
陈爱华:《南京社会科学》2000年第4期;
张亮;《南京大学学报》2000年第2期;
方觉浅:《哲学研究》2000年第2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0年第3期转摘;
方军:《哲学动态》2000年第8期;
吴杨:《太原日报》2000年2月21日;
彭国华:《中国图书商报》2000年6月27日;
寒枫:《社会科学评论》2000年第7期;
胡大平:《福建论坛》2000年第2期;
刘怀玉:《理论探讨》2000年第5期,《光明日报》2000年8月22日转摘;
王金福:《江海学刊》2001年第1期;
《1999年中国哲学报告》评述,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1999年中国社会科学前沿报告》评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光明日报》2000年12月28日专题评介;
汝信:《光明日报》2001年3月10日;
吴静:《人民日报》2001年3月31日;
胡大平:《中华读书报》2001年3月14日;
亦思:《中国图书评论》2001年第4期;
怀玉:《中国图书评论》2001年第4期;
独抒声:《中国青年报》,2001年4月22日;
会议综述:
《中华图书商报》2001年3月18日;
胡大平:《中国文化报》2001年3月14日;
会议综述:《中国教育报》2001年3月15日;
文武:《辽宁日报》2001年9月20日;
石朋:《走近马克思》;
叶舟:《“另类”背后的解读》;
杜抒声:《有真知识真问题,才会有真思想真信仰》;
彰良:《回到马克思的后现代“答问”》;
达评:《历史本真之光与现代现象之“伪”》;
《博览群书》2001年第9期;
周文彬:《光明日报》2002年12月12日。
《2001中国哲学年鉴》专文评介和评述;
《光明日报》2002年4月18日评价。
讨论文章:
王金福:《南京社会科学》1999年10期;
段忠桥:《哲学动态》2002年第9期;
聂锦芳:《哲学动态》2002年第9期;
郝敬之:《哲学动态》2002年第9期;
唐正东:《哲学动态》2003年第2期;
张亮:《哲学动态》2003年第2期;
郝敬之:《中州学刊》2003年第1期;
郝敬之:《学术月刊》2003年第6期;
夏凡、张金鹏、颜严:《南京社会科学》2005年第2期。
论文引用:
莫世祥:《深圳大学学报》2001年第5期;
张宏:《理论与改革》2002年第3期;
黎玉琴:《东岳论坛》2002年第2期;
王金福:《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
张金鹏:《淮北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3期;
朱宝信:《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1期;
赵海峰:《北方论丛》2002年第2期;
白钢:《兰州学刊》2001年第4期;
杨明华:《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1期;
秦俊:《唯实》2001年第1期;
王丰:《连云港化工无怪乎学校学报》2001年第4期;
郑又成:《湖南社会科学》2001年第1期;
朱莉莉:《常熟高专学报》2001年第3期;
沈国兵:《福建论坛》2001年第5期;
郁建兴:《东南学术》2001年第5期;
王平:《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01年第3期;
徐军:《前沿》2001年第10期;
舒远招:《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第5期;
CSSCI2000年光盘被引用:
张森年:《哲学动态》2000年第8期;
唐正东:《南京社会科学》2000年2期;
张亮:《江海学刊》2000年第2期;
王金福:《南京社会科学》2000年第6期;
成鹤鸣:《南京社会科学》2000年第6期;
楚惊鸿:《南京大学学报》2000年第2期;
刘怀玉:《南京大学学报》2000年第3期;
王恒:《南京大学学报》2000年第6期;
张文喜:《江汉论坛》2000年第7期;
cssci2001年光盘被引用:
陆剑杰:《江海学刊》2001年第2期;
仰海峰:《马克思主义研究》2001年第4期;
胡大平:《学术研究》2001年第4期;
亦思:《中国图书评论》2001年第4期;
方向红:《南京社会科学》2001年第10期;
王金福:《江海学刊》2001年第1期;
怀玉:《中国图书评论》2001年第4期;
刘怀玉:《学术研究》2001年第4期;
刘晓英:《学习与探索》2011年第4期;
CSSCI2002年光盘引用:
刘怀玉:《江海学刊》2002年第1期;
王昭风:《南京社会科学》2002年第6期;
陆剑杰:《南京社会科学》2002年第6期;
仰海峰:《哲学研究》2002年第4期;
刘怀玉:《南京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
刘森林:《现代哲学》2002年第3期;
王锐生:《新视野》2002年第4期;
郝敬之:《哲学动态》2002年第9期;
唐正东:《南京社会科学》2002年第12期;
李悦书:《学术研究》2002年第7期;
聂景芳:《哲学动态》2002年第9期;
刘怀玉:《南京大学学报》2002年第1期;
张亮:《南京大学学报》200年第2期;
白刚:《南京社会科学》2002年第12期;
张亮:《社会科学战线》2002年第6期;
陆剑杰:《党的文献》2002年第6期;
张宏:《理论与改革》2002年第3期;
张亮:《天津社会科学》2002年第5期;
CSSCI2003年光盘被引用:
卢春雷:《理论学刊》2003年第2期;
余达淮:《道德与文明》2003年第3期;
邹广文:《天津社会科学》2003年第1期;
姚继斌:《理论探讨》2003年第4期;
王增蓉:《南京社会科学》2003年第2期;
唐正东:《哲学动态》2003年第2期;
胡大平:《哲学动态》2003年第2期;
王东:《理论学刊》2003年第3期;
石敦国: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1期;
程彪:《人文杂志》2003年第4期;
张羽佳:《教学与研究》2003年第12期;
杨华明:《郑州大学学报》2003年第1期;
郝敬之:《中州学刊》2003年第1期;
张有奎:《江淮论坛》2003年第1期;
郝敬之:《学术月刊》2003年第6期;
CSSCI2004年光盘被引用:
欧阳英:《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4年第3期;
张大信:《南京社会科学》2004年4期;
陈忠:《学术研究》2004年第4期;
刘小英:《求是学刊》2004年第3期;
徐长福:《河北学刊》2004年第1期;
李成旺:《河北学刊》2004年第4期;
邓春莲:《学海》2004年第2期;
夏林:《人文杂志》2004年第5期;
关锋:《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4年第5期;
姜喜咏:《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
炎冰:《河北学刊》2004年第5期;
冯建华:《学海》2004年第5期;
张建军:《江海学刊》2004年第6期;
胡晓:《理论探讨》2004年第3期;
何丽野:《教学与研究》2004年第5期;
陆剑杰:《南京社会科学》2004年第8期;
刘晨晔:《社会科学辑刊》2004年第4期;
曹克:《自然辩证法研究》2004年第8期;
刘卓红:《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6期;
陆剑杰:《社会科学战线》2004年第5期;
彭启福:《江海学刊》2004年第5期;
cssci2005被引用:
胡大平:《人文杂志》2005年第5、6期;
沈湘平:《河北学刊》2005年第5期;
颜严:《内蒙古社会科学》2005年第2期;
颜严:《南京社会科学》2005年第2期;
王浩斌:《南京社会科学》2005年第2期;
刘必好:《南京社会科学》2005年第2期;
龚秀勇:《四川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
夏凡:《学海》2005年第2期;
徐长福:《现代哲学》2005年第1期;
王浩斌:《现代哲学》2005年第1期;
白刚:《人文杂志》2005年第2期;
赵义良:《人文杂志》2005年第3期;
金林南:《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5年第1期;
唐正东:《学术研究》2005年第5期;
张有奎:《江淮论坛》2005年第1期;
张金鹏:《南京社会科学》2005年第2期;
夏凡:《南京社会科学》2005年第2期;
张金鹏:《南京社会科学》2005年第8期;
杨汇智:《南京社会科学》2005年第2期;
崔建周:《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第6期;
cssci2006被引用:
何怀远:《学术研究》2006年第1期;
袁祖社:《教学与研究》2006年第2期;
胡大平:《河北学刊》2006年第2期;
周嘉昕:《河北学刊》2006年第1期;
夏凡:《河北学刊》2006年第1期;
刘必好:《理论探讨》2006年第1期;
陈爱华:《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
杨令飞.现代哲学.2006,(04);
张雪魁.社会科学研究.2006,(03);
杨学功.学术界.2006;
张蓬.津社会科学.2006,(03);
胡大平.天津社会科学.2006,(03);
刘力永.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06);
张蓬.浙江学刊.2006,(03);
杨端茹.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社科版).2006,(04);
邓晓芒.学术月刊.2006,38(07);
王金福,高校理论战线.2006,(07);
姚定一/陈锦宣..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33(03);
靖玉新.社会主义研究.2006,(05);
张亮.浙江学刊.2006,(06);
陈爱华.马克思主义研究.2006,(09);
潘惠香/王永明.社会科学战线.2006,(05);
陶富源.高校理论战线.2006,(12):;
cssci2007被引用:
王浩斌.天津社会科学.2007,(01);
颜岩.内蒙古社会科学.2007,(01);
何丽野.南京社会科学.2007,(04)
何云峰..学术界.2007,(02) ;
杨楹/李志强..福州大学学报(哲社版).2007,(01):
蓝江..社会主义研究.2007,(01) ;
林锋..社会科学研究.2007,(01);
龚廷泰..法制与社会发展.2007,13(04) ;
竭长光/王庆丰..理论探讨.2007,(04):
王东/林锋..学术月刊.2007,(04) ;
姚顺良/汤建龙..学术月刊.2007,(04) ;
王东/林锋..2007,(03) ;
鲁克俭.再论“马克思文本解读”研究不能无视版本研究的新成果——从《巴黎手稿》的文献学研究谈起.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7,(03);
刘森林.马克思虚无主义:从马克思对施蒂纳的批判角度看.哲学研究.2007,(07);
曹志平.马克思科学哲学的本体论与哲学主题.自然辩证法通讯.2007,29(05);
蒋天婵.国内西方“马克思学”研究述评.教学与研究.2007,(10);
孙强.社会关系维度是马克思哲学的一元维度.学习与探索.2007,(04);
张雪魁.回归马克思的经济哲学传统——马克思经济哲学的批判逻辑及其当代意义.学术月刊.2007,39(09);
夏凡.学园版MEGA与西方马克思学的渗透.南京社会科学.2007,(10);
王金福.关于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思想性质的定位问题.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09);
蓝江.在原著阅读中重构马克思主义的魅力——马克思主义原著阅读方法笔谈.社会主义研究.2007,(01);
向延仲.马克思关于个人历史性规定与“三形态”关系探析.求索.2007,(09);
张亮.以青年马克思为参照系透视《精神现象学》——卢卡奇《青年黑格尔》解读.现代哲学.2007,(03)
白刚/付秀荣.马克思辩证法的本体论革命.西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33(06)。
5、《无调性的辩证幻想——阿多诺< 否定的辩证法>的文本学解读》(260000字,三联书店2001年版;江苏省优秀社科成果一等奖,2003年。教育部第四届优秀社科成果三等奖。《哲学文献》(Bibliography of Philosophy)2002年第1-2合刊(总第49卷)摘要。)
书评:
倪梁康:《读书》2001年第11期;
张亮:《中华图书商报》2002年月日;
陈爱华:《福建论坛》2002年第3期;
方向红:《江海学刊》2002年第3期;
仰海峰:《江苏社会科学》2003年第1期;
刘怀玉:《学术研究》2003年第12期;
夏凡:《学海》2005年第2期;
段方乐:《湖南社会科学》2005年第6期;
《中国哲学年鉴2002年》摘要评述。
论文引用:
林春福:《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
CSSCI2001年光盘被引用:
张亮:《江海学刊》2001年第5期;
倪梁康:《读书》2001年第11期;
张亮:《学术研究》2001年第4期;
王恒:《学术研究》2001年第4期;
CSSCI2002年光盘引用:
王昭风:《南京社会科学》2002年第6期;
方向红:《江海学刊》2002年第3期;
林春福:《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年第6期;
聂景芳:《哲学动态》2002年第9期;
张亮:《天津社会科学》2002第5期;
CSSCI2003年光盘引用:
张亮:《马克思主义研究》2003年第2期;
胡大平:《人文杂志》2003年第3期;
徐世甫:《南京社会科学》2003年第2期;
刘怀玉:《学术研究》2003年第12期;
CSSCI2004光盘引用:
王浩斌:《教学与研究》2004年第3期;
李海峰:《求索》2004年第3期;
方向红:《现代哲学》2004年第2期;
杨柳:《中国翻译》2004年第4期;
CSSCI2005年光盘被引用:
王春福:《管理世界》2005年第6期;
孙乐强:《南京社会科学》2005年第10期;
夏凡:《学海》2005年第2期;
炎明:《天津社会科学》2005年第1期;
CSSCI2006年引用:
张亮:《文艺研究》2006年第1期;
柯陈圆圆:《山东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
舒跃红:《哲学研究》3006年第2期;
白刚..天津社会科学.2006,(06);
王超.内蒙古社会科学.2006,27(03);
刘力永..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06);
许金昕.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45(04);
CSSCI2007年引用:
方德生.阿多诺新音乐哲学的研究历史与现状.国外理论动态.2007,(07);
周家荣/廉勇杰.从工具理性到价值理性:科技与社会关系的重大调整——兼论科技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功能整合.科学管理研究.2007,25(05);
赵一凡.阿多诺:西马之否定(下).中国图书评论.2007,(06);
刘怀玉.列斐伏尔:日常生活的恐怖主义批判.求是学刊.2007,34(03)
6、《张一兵自选集》(430000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CSSCI2000年被引用:
成鹤鸣:《南京社会科学》2000年第6期;
CSSCI2002年引用:
张亮:《福建论坛》2002年第2期;
CSSCI2007年引用:
周嘉昕.列宁的“哲学笔记”是一部独立的哲学著作吗?——一项学术史的谱系考察.河北学刊.2007,27(03)
7、《走进马克思》(500000字,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主编之一 中国图书奖(2002年度);国家图书奖(提名奖2003年度))。
书评:
杨建平:《中国教育报》2002年3月28日;
《中华读书报》2002年4月13日;
常坤:《中华读书报》2002年7月3日;
高晔:《新华日报》2002年6月30日;
陈先达、黄楠森、汝信、许全新:《光明日报》2002年7月25日;
石诚:《人民日报》2002年8月10日;
吕世荣:《江海学刊》2002年第4期;
张亮:《教学与研究》2002年第10期;
刘怀玉:《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2年第5期;
楚惊鸿:《中国新闻出版报》2002年7月1日;
江仁:《中国出版》2002年第8期;
冯威:《中国新闻出版报》2002年6月14日;
张亮:《高教理论战线》2002年第9期;
研究性评述:
《江苏社会科学》2004年第2期
8、《西方最新哲学流派20讲》(170000字 南京工学院出版社 1987年 任主编;1988年5月评为武汉十大畅销书;获南京市委党校1988年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
9、《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与现状》(420000字 第三卷 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2年 任主编 获1993年度南京大学优秀教材二等奖;获江苏省第三次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1994年)
10、《马克思主义哲学学习教程》(240000字南京出版社 1990年 任主编)
11、《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专题教程》(280000字 南京出版社 1993年 任主编)
12、《科学的实践唯物主义与社会主义实践》(250000字 南京出版社 1993年 合作 ;获南京市第三次社会科学成果评奖三等奖 1994年 合作)
13、《科学巨星》(200000字 第三卷 山西教育出版社 1995年 合作)
14、《科学巨星》(200000字 第四卷 山西教育出版社 1995年 合作)
15、《实践论和邓小平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300000字 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任执行主编)
16、《走向思想解放之路》(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编辑)
17、《邓小平理论与历史辩证法》(300000字 安徽人民出版社 1999年版 任主编;第十四届华东地区优秀社科图书一等奖;第四届安徽省图书二等奖。)
书评:
袁久红:《东南大学学报》2000年第2期;
吴静:《南京日报》2000年4月8日;
胡福明:《光明日报》2000年12月8日;
藏佩洪:《福建论坛》2000年第3期;
秦闯:《理论探讨》2001年第2期
18、《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逻辑》(400000字 合作 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书评:
张亮:《教学与研究》2004年第12期;
刘力永:《江海学刊》2005年第1期;
CSSCI2005年光盘引用:
王月山:《自然辩证法研究》2005年第5期;
CSSCI2005年光盘引用:
王浩斌:《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年第1期;
CSSCI2007年引用:
段忠桥.转向英美,超越哲学,关注“正统”——推进当前我国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三点意见.马克思主义研究.2007,(05);
梁树发.强化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问题意识.河北学刊.2007,27(04);
糜海波.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新走向述评.江淮论坛.2007,(05):;
王雨辰.论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定义域与问题域.江汉论坛.2007,(07)
19、《问题式、症候阅读与意识形态——关于阿尔都塞的一种文本学解读》(287000字 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年版),江苏省第九届优秀社科成果二等奖,2005年。广东省优秀博士论文奖(2005年)。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2006年)。)
书评:
张亮:《江海学刊》2004年第1期;
颜严:《理论探讨》2005年第5期。
CSSCI2003年光盘引用:
萧中延:《教学与研究》2003年第12期;
萧中延:《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3年第6期;
CSSCI2004年光盘引用:
张文喜:《社会科学战线》2004年第4期;
CSSCI2005年光盘被引用:
李生夫:《湖南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
颜严:《理论探讨》2005年第5期;
毕芙蓉:《哲学动态》2005年第9期;
CSSCI2006年光盘被引用:
姬长军:东南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
夏凡:《求是学刊》2006年第3期;
汤建民/徐炎章.自然辩证法研究.2006,22(09);
张秀琴.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04);
吴学琴/杜宇民.南京社会科学.2006,(10);
CSSCI2007年引用:
张秀琴.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教学与研究.2007,(12)。
20、《文本的深度耕犁——西方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解读》(第一卷 480000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书评:
陈爱华:《福建论坛》2004年第10期;
汤建龙:《社会科学研究》2005年第4期;
论文引用:
王成刚:《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CSSCI2005年光盘引用:
汤建龙:《社会科学研究》2005年第3期;
金林南:《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5年第1期;
袁筱一:《读书》2005年第9期;
CSSCI2006年引用:
段方乐:《人文杂志》2006年第2期;
张金鹏:《人文杂志》2006年第2期;
张金鹏:《南京社会科学》2006年第4期;
刘力永.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06);
姚定一/陈锦宣.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33(03):
CSSCI2007年引用:
郭嘤蔚/赵卫东.法兰克福学派对马克思哲学基础的重新理解.理论探讨.2007,(01)
21、《神会马克思——马克思哲学原生态的当代阐释》(200000字 合作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书评:
关飞:《光明日报》2004年6月17日;
周嘉昕:《社会科学论坛》2005年第6期;
郭小磊:《天津社会科学》2006年第2期;
段方乐:《德州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
CSSCI2005年光盘被引用:
李世闻:《毛泽东邓小平研究》2005年第6期;
CSSCI2007年光盘被引用:
欧阳镇..江西社会科学.2007,(03):
徐志安/李宏伟..江汉论坛.2007,(03):
22、《文本学解读语境的历史在场——当代马克思哲学研究的一种立场》(文集 400000字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3、《不可能的存在之真——拉康哲学映像》(260000字,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江苏省第十届优秀社科成果二等奖;书评:刘舒曼:《学海》2006年第6期)
24、《文本的深度耕犁——西方后马克思思潮文本解读》(第二卷,400000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5、《启蒙的自反与幽灵式的在场》(文集,39000字,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26、《回到列宁——对“哲学笔记”的一种后文本学解读》(410000字,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27、《反鲍德里亚——一个后现代学术神话的解构》(300000万字,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
28、《马克思历史辩证法的主体向度》(河南人民出版社 1995年;第二版,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三版,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年) 《回到马克思—经济学语境中的哲学话语》(江苏人民出版社 1999年;第二版,2009年 )
29、《回到列宁——对“哲学笔记”的一种后文本学解读》(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30、《无调性的辩证幻想—阿多诺< 否定的辩证法>的文本学解读》(三联书店2001年)
31、《问题式、症候阅读与意识形态——一种关于阿尔都塞的文本学解读》(中央编译出版社2003年)
32、《不可能的存在之真--拉康哲学映像》(商务印书馆2006年)
33、《文本的深度耕犁——西方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解读》(第一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二卷,2008年)
34、《反鲍德里亚——一个后现代学术神话的解构》(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 等 (一)
1、《唯物史观逻辑起点的历史考察》(9000字 《南京大学学报》1982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1982年第11期转载;获南京市哲学学会1984年优秀论文二等奖)H1、W1c1
2、《在经济改革中建立人与人之间的新型关系》(2000字《南京日报》1983年5月14日)
3、《不做金钱的奴隶》(1000字 《南京日报》1983年4月30日)
4、《不应脱离实际》(1000字 《南京日报》1983年10月29日)
5、《系统范畴浅议》(4500字 《唯实》1984年第2期)
6、《否定范畴研究》(800字《国内哲学动态》1984年第11期摘登,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哲学原理》1985年第2期转载)H2、W2
7、《唯物辩证法肯定范畴的内在结构》 (9000字 《齐鲁学刊》 1985年第1期;《江苏省哲学学会1982年年会论文选》;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哲学原理》1985年第5期转载;《全国高等院校学报文摘》1985年第2期转摘;获南京市委党校1985年优秀科研奖)W3
8、《现代自然科学的总体进步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12000字《天府新论》1985年第5期;《改革与发展》文集;获1986年南京市优秀社会科学成果奖)
9、《马克思的异化观向科学否定观的演变》(9000字《大庆师院学报》1985年第2期)
10、《现代自然科学总体理论框架的新特征》(4500字《哲学动态》1985年第10期;《光明日报》1985年11月21日转摘;《政治理论文摘》1985年第3期转摘;《1986年中国哲学年鉴》转摘)H3、年1c2
11、《皮亚杰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12000字 全国皮亚杰发生认识论讨论会1985年;《张一兵自选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2、《论科学真理的发展及其现实基础》(14000字 全国中青年哲学成果交流会1985年,获交流论文证书;《张一兵自选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3、《西方马克思主义总体性范畴的哲学命意》(9000字《社会科学研究》1985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1986年第1期,《马列研究》1986年第1期转载)W4-5c3
14、《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研究与历史唯物主义》(12000《学术月刊》1986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1986年第5期,《外国哲学史》1986第5期转载;《哲学动态》1987年第4期转摘;《1988年中国哲学年鉴》转摘)H4W6-7、年2、D1c4
15、《历史唯物主义基础范畴新探》(8000字 《天府新论》1986年第1期)
16、《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历史唯物主义》(6000字《现代哲学》1986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外国哲学史》1986年第10期转载)W8c5
17、《船山哲学概论》(5000字 《科研文集》第一辑1986年5月)
18、《列宁的辩证法思想进程》(8500字《天府新论》1986年第2期)
19、《科学革命与哲学现代化》(4500字《探索》1986年第4期;《自然辩证法研究》1987年第3期转摘;人大复印资料:《自然辩证法》1986年第9期转载)W9
20、《论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本质特征》(7000字《济宁师院学报》1986年第4期)
21、《论人的自然环境》(6000字《齐鲁学刊》1986年第5期;《新华文摘》1986年第12期全文转载;《南京社联学刊》1984年第3期,获南京市委党校1986年科研一等奖)新1、H5c6
22、《重温历史唯物主义》(12000字 合作 《江海学刊》1986年第6期;《天府新论》1986年第4期,《1987年中国哲学年鉴》转摘;《哲学动态》1987年第1期转摘)年3、D2、W10、H6c7
23、《系统规定的本质性、科学性和历史性》(1300字《光明日报》1986年11月17日)H7
24、《论当代哲学认识论研究方向的重大转变》(9000字《求索》1987年第3期;《社科信息》1987年第9期转摘;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987年第8期转载;《哲学原理卡片》1988—233转摘;《争鸣》1988年第3期摘要;获南京市委党校1987年科研二等奖)W10c8
25、《让党的思想肌体更加充满活力》(3000字 《南京日报》 1987年5月13日)
26、《否定之否定学说的思想史探源》(9000字 《中州学刊》1987年第3期)c9
27、《现代科学真理形成微观机制的探讨》(8000字《无锡论坛》1987年第3期)
28、《否定之否定的研究方法》(4500字《学习月刊》1987年第3期)
29、《改革与大观念更新》(8000字《南京社联学刊》1987年第6期)
30、《人道主义研究历史评述》(4000字《社科信息》1987年第2期)
31、《我国人道主义研究的历史评述》(3000字《社科信息》1987年第3期)
32、《另一条理论道路》(5000字《南京社联学刊》1987年第6期)
33、《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还原与发展》(3000字《哲学探讨》1987年第3期)
34、《唯物辩证法否定范畴新探》(4500字《安徽省委党校学报》1987年第4期)
35、《论科学理论框架与实践格局的有序结构》(9000字《齐鲁学刊》1988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自然辩证法》1988年第9期转载;《哲学探讨》1987年第4期)W11c10
36、《关于部分企业正面教育情况的调查》(7000字《调研参考》1987年第22期)
37、《人类社会历史发展永远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吗?》(3500字《天府新论》1988年第1期;《新华文摘》1988年第4期转摘)新2、H8
38、《科恩与马克思的历史理论》(4500字《国外社会科学》1988年第1期;《社科信息》1987年第10期转摘)H9c11
39、《整合:微观认知运行的重要机制》(2200字《光明日报》1988年7月25日;《社会科学参考》1989年第6期摘要;论文引用:胡启勇:《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H10
40、《理解马克思》(4500字《国外社会科学》1988年第9期)H11
41、《论社会实践场 》(5000字《江海学刊》1988年第5期;《文摘报》1988年10月27日转摘;《新华文摘》1988年第12期转摘;《哲学动态》1989年第2期转摘;论文引用:钱学平:《求索》1997年第2期)H12、新3、D3c12
42、《论科学真理的理论框架制约及其现实基础》(12000字《学术季刊》988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自然辩证法》1988年第11期;美国《史学文摘》提要)W12
43、《爱尔斯特与理解马克思》(4500字《哲学探讨》1988年第4期)
44、《西方人学第五代:科学人本主义》(7000字《南京社联学刊》1986年第6期)
45、《中国文化变革的基点》(8000字《唯实》1989年第2期)
46、《实践功能度》(7500字《天府新论》1989年第2期;《社科信息》1989年第7期转摘;《哲学动态》1989年第6期转摘)D4
47、《马斯洛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哲学确证》(11000字《人文杂志》1989年第3期,《社科信息》1989年第8期转摘;人大复印资料:《心理学》1989年第12期转载;《1990年中国哲学年鉴》转摘;CSSCI2000年光盘引用:黄瑞雄:《江海学刊》2002年第3期)W13、年4
48、《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还原与新的理论建构》(12000字 合作 《江海学刊》1989年第3期;《社科信息》1989年第8期转摘;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1989年第8期转载;《1990年中国哲学年鉴》转摘)W14、H13、年5c13
49、《超越现代认识论的前沿》(3000字《社科信息》1989年第5期)
50、《实践整合》(7000字《求是学刊》1989年第5期;《哲学动态》 1990年第1期转摘;《全国高等学校学报文摘》1990年第1期转摘;被引用:邹成效:《荆州师院学报》1994年第1期;CSSCII1998年被引用:张传奇:《求是学刊》1998年第6期)D5c14
51、《隐性文化心态圈与亚意图惯性行为系统》(9000字《社会科学研究》 1989年第5期;全国现代认识论讨论会,1988年;《哲学动态》1989年第3期综述摘要,《社科信息》 1989年第10期,《南京社联学刊》 1989年第2期,《社会科学》 1989年第6期综述摘要;人大复印资料:《文化研究》1990年第1期转载;获南京市委党校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 1991年)D6、W15c15
52、《实践唯物主义的自然观》(12000字 合作 《南京大学学报》1989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1989年第12期转载)H14、W16c16
53、《当代资本主义再认识的科学基点》(9000字《南京社会科学》1990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1990年第3期转载)H15、W17c17
5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发展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4500字《经济论坛》1989年第2期)
55、《当代功能分析的马克思主义评述》(15000字《青岛大学学报》1990年第1期)
56、《瞬间中的永恒》(5000字《青海师范大学学报》1989年第3期)
57、《理论研究中科学文献的阅读方法》(3000字《南京党校论坛》1989年第4期)
58、《实践唯物主义是一个新的哲学框架》(3000字《哲学动态》1989年第5期;《社科信息》1990年第1期转摘)H16c18
59、《高扬科学的民族的时代精神》(3000字《南京日报》1990年1月3日)
60、《西方生命哲学的人生观》(11000字《当代西方人生哲学》鹭江出版社1989年:第一次江苏省社科三等奖 1995年)
61、《波兰尼与‘个人知识’》(6000字《哲学动态》1990年第4期;论文引用:刘景钊:《山西青年干部管理学院学报》1999年第1期;CSSCI2000年光盘引用:黄瑞雄:《自然辩证法通讯》2002年第2期)H17c19
62、《突现的社会层系结构》(8000字《福建论坛》1990年第4期;大复印资料:《社会学》1990年第5期转载;全国系统科学与哲学第八届学术讨论会 1991年;《哲学研究》1991年第8期、《自然辩证法研究》1991年第10期综述摘要)W18c20
63、《布洛赫的人学逻辑》(10500字《天府新论》1990年第4期)
64、《科学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结构》(7000字《南京社会科学》1990年第3期)H18c21
65、《列宁哲学思想概述》(9000字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导读》南京出版社1990年)
66、《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结构》(9000字《中州学刊》1991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外国哲学与哲学史》1991年第3期转载)W19c22
68、《缄默认知:波兰尼意会认知理论的探索》(13500字《江海学刊》1991年第4期;论文引用:刘景钊:《山西青年干部管理学院学报》1999年第1期;CSSCI1999 年光盘引用:刘景钊:《自然辩证法研究》1999年第6期;CSSCI2001年光盘引用:赵士英:《自然辩证法研究》2001年第10期)H19c13
69、《唯物辩证法的内在本质:实践的逻辑》(13500字《学术季刊》1991年第1期;《新华文摘》1991年第5期全文转载;美国《史学文摘》提要)新4、H20
70、《实践的惯性运转》(8000字《求索》1991年第1期;《哲学动态》1991年第5期转摘)D7c14
71、《实践格局》(9000字《社会科学研究》1991年第3期)c15
72、《实践的意识》(8000字《求是学刊》1991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1991年第6期转载;《哲学动态》1991年第7期转摘;《全国高校文科学报文摘》1991年第6期转摘)W20、D8c16
73、《析马克思关于社会历史发展自然性的特设规定》(16000字《哲学研究》1991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马列研究》1991年第2期转载; 获南京市第三次社会科学成果评奖一等奖 1994年; 江苏省教委优秀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1994年)流1、H21、W21
74、《恩格斯社会发展理论能动性辨识》(12000字《南京大学学报》1991年第4期;美国《历史文摘》1992年卷摘要;全国恩格斯与现时代讨论会1991年;《南京社会科学》1991年第4期综述摘要)H22、c17
75、《科学与价值的融合》(10000字《天府新论》1991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外国哲学》1991年第11期转载;《新华文摘》1991年第12期全文转载;《1992年中国哲学年鉴》转摘;CSSCI2000年光盘引用:黄瑞雄:《江海学刊》2000年第3期)H23、W22、新5、年5
76、《恩格斯历史观合力说之新解》(5000字《现代哲学》1991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马列主义研究》1991年第10期转载;论文引用:李南屏:《湖南师范大学学报》1996年第1期;黄树光:《理论月刊》2001年第11期)W23
77、《马斯洛心理治疗研究》(7000字《社会心理研究》1991年第2期)
78、《必须把哲学应用于社会主义研究》(2000字《广州日报》1991年6月21日)
79、《西方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评述》(10000字《青海师范大学学报》1991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外国哲学》1991年第8期转载)W24
80、《社会发展本质的深层哲学分析》(5000字《哲学动态》1991年第12期)H24c18
81、《毛泽东的认知理论与科学的实践唯物论》(9000字《人文杂志》192年第1期:《新华文摘》1992年第4期全文转载)H25、新6c19
82、《实践构序》(12000字《福建论坛》1992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1992年第4期;《1993年中国哲学年鉴》转摘)年6、W25c20
83、《科学价值与人的主体价值的历史统一》(12000字 全国社会科学、科技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讨论会 1991年;《哲学研究》1991年第12期综述摘要;《青岛大学学报》1992年第2期)
84、《必须认真地研究毛泽东思想》(1000字 《南京社会科学》1991年第5期)H26c21
85、《经典异化理论与唯物史观关系的历史界说》(10000字《南京社会科学》1992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1992年第3期转载)H27、W26c22
86、《列宁深化唯物辩证法的真实逻辑》(20000字《哲学研究》1992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马列研究》1992年第7期转载)流2、H28、W27c23
87、《认真学好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2000字《南京日报》1992年2月19日)
88、《论意识空间的操作本质》(3000字《哲学动态》1992年第3期)H29c24
89、《坚持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2000字《南京日报》1992年4月15日)
90、《我对我环境的关系是我的意识》(14000字《天府新论》1992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1992年第11期转载)W28
91、《列宁“十六要素”新探》(3500字《探索》1992年第3期;《 1993年中国哲学年鉴》转摘)年7
92、《历史地现实地具体地理解人权》(2000字《南京社会科学》1992年第3期)H30
93、《科学技术发展与人的主体地位》(8000字《唯实》1992年第6期)
94、《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章手稿的结构》(8000字《理论学习月刊》1992年第10期)
95、《实践的自然图景》(6000字《哲学杂志》1993年第1期)
96、《马克思主义实践主体性的逻辑认证》(9000《江海学刊》1993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1993年第3期转载)W29、H31c25
97、《实践交往》(8000字 《天津社会科学》1993年第4期;《哲学动态》1993年第9期转摘: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1993年第10期转载;CSSCI1999年光盘被引用:郑召利:《哲学动态》1999年第4期)W30、D9c26
98、《列宁实践辩证法思想的最终形成》(8000字《南京社会科学》1993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1993年第5期转载)H32、W31c27
99、《再析皮亚杰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7000字《学海》1993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心理学》1993年第11期转载)W32c28
100、《同一的认识论、逻辑学和辩证法理论在实践辩证法上的统一》(15000字《南京大学学报》1993年第2期)W33、H33c29
101、《哲学:走向实际,走向真实的生活》(4000字《哲学动态》1993年第5期;《文摘报》1993年6月13日转摘;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1993年第6期转载;《社科信息》1993年第8期转摘;论文引用:余德华:《哈尔滨师范专科学报》1997年第4期;吴倚俊:《苏州丝绸工学院学报》1998年第4期)H34、W34c30
102、《当代生态学视界与唯物史观的深层逻辑》(16000字《哲学研究》1993年第8期;人大复印资料:《自然辩证法》1993年第10期转载;论文引用:王国聘:《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2年第1期;CSSCI2004光盘引用:韩晖:《内蒙古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CSSCI2006光盘引用:郑艺群:《河北法学》2006年第5期)流3、H35、W35c31
103、《马克思哲学逻辑转换中三大难题的深层解决》(8000字《江苏社会科学》1993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马列主义研究》1993年第11期;《新华文摘》1993年第12期全文转载;CSSCII1998年被引用:朱宝信:《西南师大学报》1998年第6期)H 36、W36、新7c32
104、《走出传统框架走向理性的深处》(4500字《哲学战线》1993年第2期)
105、《马克思历史分期理论的两种逻辑视角》(9000字《求索》1994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历史研究》1994年第3期、《马列主义研究》1994年第7期转载;《新华文摘》1994年第5期摘要;《中国哲学年鉴(1995)》转摘;论文引用:刘忠世:《山东社会科学》2002年第2期;刘忠世:《齐鲁学刊》1997年第3期;张世飞. 论中共历史分期的理论资源与科学体系[J]党史研究与教学 , 2005,(03))H37、W37、新8、年9c33
106、《青年马克思劳动异化逻辑的建构与解构》(13000字《南京社会科学》1994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马列主义研究》1994年第9期转载)H38、W38c34
107、《重释“自然历史过程”》(7000字《马克思主义与现实》1994年第1期)H39c35
108、《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论的史前线索》(12000字《社会科学研究》1994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1994年第4期转载)W39c36
109、《西方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二岐悖结》(12000字《福建论坛》1994年第1期;《哲学动态》1994年第 6 期转摘; 人大复印资料:《马列主义研究》1994年第5期转载)W40、D10c37
110、《人与市民社会》(8000字《江汉论坛》1994年第5期;论文引用:陈爱萍,丁赞超. 马克思“市民社会”概念之诠释[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4,(01) . 陈爱萍. 马克思“市民社会”概念的演变[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5,(03) .CSSCI2004年光盘引用:管从进:《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4年第4期;;CSSCI2007年引用:朱学平.异化的扬弃:从政治批判到社会批判——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7,39(03):)H40c38
111、《科学地理解人在历史上的主体地位》(12000字《人文杂志》1994年第2期;《哲学动态》1994年第7期转摘;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1994年第5期转载)D11、W41、H41c39
112、《历史辩证法与社会主义实践》(18000字《社会科学战线》1994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科学社会主义》1994年第7期转载;《中国哲学年鉴(1995)》转摘)H42、W42、年10c40
113、《马克思经济学研究前提的双重结构》(12000字《东方论坛》1994年第4期)
114、《西方马克思主义对社会自然的批判》(9000字《江淮论坛》1994年第3期)c41
115、《面向实际、面向改革、面向市场经济》(13000字《江苏社会科学》1994年第5期)H43c42
116、《先在的自然、基始的实践、第一级的生产》(4500字《哲学动态》 1994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1994年第4期转载;CSSCI1998年被引用:陈世珍:《教学与研究》1998年第12期;CSSCI2004年光盘引用:范海武:《学术研究》2004年第8期)H44、W43
117、《似自然性》(10000字《中州学刊》1994年第5期)c43
118、《马克思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的深刻含义》(12000字《哲学研究》1994年第8期;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1994年第8期转载;论文引用:张文喜. 自由王国的内涵及其和必然王国的关系──兼与欧力同同志商榷[J]杭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5,(04) .武高寿:《生产力研究》1997年第2期)流4、H45、W44c44
119、《马克思哲学的原像与初始地平》(6000字《马克思主义与现实》1994年第4期)H46、
120、《邓小平的实践唯物主义》(6000字《镇江学刊》1994年第5期、《宁夏社会科学》1995年第3期;《文摘报》1995年7月27日转摘;CSSCI2004光盘引用:方卫兵:《毛泽东思想研究》2004年第6期)c45
121、《马克思主义哲学新视界的初始逻辑》(15000字《南京大学学报》1995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1995年第6期转载;《中国哲学年鉴1995年》转摘;CSSCI2002光盘引用:张亮:《南京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CSSCI2005年光盘被引用:赵义良:《人文杂志》2005年第3期;CSSCI2007年引用:叔贵峰.从思维活动的至上性到感性活动的至上性——试析马克思人性观革命性变革的理论前提.学习与探索.2007,(05):)H47、W44、年12c46
122、《痛苦的发展与历史的超越》(2500字《哲学动态》1995年第2期;《中国哲学年鉴1995年》转摘;论文引用:孙晓莉:《教学与研究》1997年第2期)H48年11c47
123、《从物化到心灵的支配》(9000字《求是学刊》1995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马列主义研究》1995年第8期转载)W45c48
124、《青年马克思的主体辩证法思想》(9000字《河北学刊》1995年第2期;《社科文摘》1995年第2卷转摘)c49
125、《马克思走向哲学革命的三次非常性思想实验》(16000字 《哲学研究》1996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1996年第4期转载;江苏省教委第二届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 1999年;论文引用:陆剑杰:《南京社会科学》1997年第8期;高继宽,李正义. 马克思实践论思维方式关于“人”和“实践”的诠释——如何科学地理解实践和从实践出发来理解人[J]山东电大学报 , 2006,(03); CSSCI1998被引用:陆剑杰:《天津社会科学》1998年第5期;仰海峰:《内蒙古社会科学》1998年第1期;CSSCI1999 年光盘引用:孙和平:《南京社会科学》1999年第6期)流5、H49、W46c50
126、《马克思:共产主义与人类解放》(10000字《科学社会主义》1995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科学社会主义》1995年第9期转载)H50、W47
127、《永恒的自然规律在成为历史的自然规律》(10000字《南京大学学报》1995年第3期、《新华文摘》1995年第10期全文转载)H51c50
128、《青年恩格斯哲学思路探索》(8000字《南京社会科学》1995年第7期)H52c51
129、《人本学逻辑的亚意图颠覆》(13000字《江苏社会科学》1995年第6期;CSSCI2005年光盘被引用:张雪奎:《河北学刊》2005年第1期)H53c52 130、《人本学的青年马克思:一个过去了的神话》(上)(9000字《求索》1996年第1期;CSSCI2006年光盘被引用:胡纯华:《求索》2006年第2期;胡大平:《福建论坛》2006年第4期)c53
131、《人本学的青年马克思:一个过去了的神话》(下)(8000字《求索》1996年第2期)
132、《走向时代精神的深处》(7000字《哲学动态》1995年第9期;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1995年第11期转载)H54、W48c54
133、《马克思主义实践论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哲学基础》(3000字《哲学动态》1996年第1期;《学术月刊》1996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1996年3期转载)H54、W49
134、《拜物教:人跪倒在自己的创造物前》(9000字《福建论坛》1996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马列主义研究》1996年第4期转载)W50c55 135、《走向社会主义实际的实践唯物主义》(3000字《江海学刊》1996年第2期)c56
136、《后人学与否定辩证法》(15000字《学术季刊》1996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外国哲学与哲学史研究》1996年第9期转载;《1997年中国哲学年》摘要;论文引用:杨玉成:《厦门大学学报》2000年第3期;CSSCI1998年被引用:仰海峰:《中州学刊》1998年第2期;CSSCI年光盘引用:方向红:《江苏社会科学》2000年第4期)W51
137、《物役性:马克思的科学批判话语》(10000字《社会科学战线》1996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马列主义研究》1996年第9期转载;CSSCI1998年被引用:卞绍斌:《理论探讨》1998年第6期)H55、W52c57
138、《五大解读模式:从青年马克思到马克思主义》(8000字《马克思主义与现实》1996年第2期;《新华文摘》1996年第9期转摘;人大复印资料:《马列主义研究》1996年第9期转载;
论文引用:
李德栓.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学解读[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5,(03);
李庆钧. 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话语转换与思路创新[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4,(01) .)H56、W53、新10c58
139、《马克思的社会关系范畴》(12000字《南京社会科学》1996年第12期);获南京市第四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H57c59
140、《人类自我中心的走入与走出》(4500字《哲学动态》1996年第6期;论文引用:高中华《东南大学学报》2001年第4期;CSSCI年光盘引用:高中华:《江海学刊》2000年第2期)H58c60
141、《马克思三大社会形态理论与物役性》(7000字《求实》1996年第10期;《新华文摘》1997年第1期全文转载;人大复印资料:《马列主义研究》1996年第12期转载;论文引用:孙兰英:《许昌师范专科学报》1999年第1期;孙兰英《郑州大学学报》199年第2期;CSSCI1999 年光盘引用:孙兰英:《广东社会科学》1999年第2期;CSSCI2001年光盘引用:杨忠:《南京社会科学》2001年第2期)新11、H59、W54
142、《广义与狭义、基础与主导》(7000字《江海学刊》1996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1996年第10期转载;CSSCI1998年被引用:陈小明:《南京政治学院学报》1998年第4期;CSSCI2000年光盘被引用:楚惊鸿:《南京大学学报》2000年第2期)H60、W55
14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7000字《理论探讨》1996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科学社会主义研究》1997年第2期)W56c61
144、《马克思的物役性理论》(8000字《长白学刊》1996年第4期)
145、《国外实践哲学与实践唯物主义研究》(10000字《社会科学研究》1997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外国哲学与哲学史研究》1997年第2期转载;论文引用:孙强:《学术界》2001年第1期;CSSCI2005年光盘被引用:单小曦:《云南社会科学期》2005年第4期)W57c62
146、《从“实践”到“物质生产”的逻辑过渡》(合作 11000字《江苏社会科学》1997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1997年第2期转载;《马列主义研究》1997年第3期转载;论文引用:孙强:《学术界》2001年第1期)H61、W58、W59c63
147、《中国人学研究的僭越与缺失》(2000字《江海学刊》1997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1997年第6期转载;《新兴学科》1998年第2期转载;论文引用:胡为雄:《哲学动态》1997年第9期;胡为雄:《天府新论》1999年和3期;毛宣昌:《湖北民族学院学报》1998年第1期)H62、W60-61c64
148、《〈安年柯夫信〉解读》(14000字《江汉论坛》1997年第2期;论文引用:张溟久:《南京社会科学》1997年第10期;CSSCI1998年被引用:仰海峰:《理论探讨》1998年第2期;CSSCI年光盘引用:卞绍斌:《南京社会科学》2000年第4期)H63c65
149、《马克思理论著述中三类文本的哲学解读》(6000字《马克思主义与现实》1997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马列主义研究》1997年第7期转载;《中国哲学年鉴1998》转摘)H64W62c66
150、《马克思哲学思想发展的三个理论制高点》(4500字《哲学动态》1997年第6期; CSSCI1998年被引用:胡大平:《江苏社会科学》1998年第3期;CSSCI2002年光盘引用:刘怀玉:《理论探讨》2002年第1期)H65c67
151、《国内实践唯物主义研究概述》(11000字《理论探讨》1997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1997年第10期转载)W63c68
152、《马克思的劳动概念》,(10000字《福建论坛》1997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马列主义研究》1997年第10期转载;CSSCII1998年被引用:仰海峰:《南京社会科学》1998年第2期)W64c69
153、《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3000字《江苏统战》1997年第1期)
154、《体系哲学还是革命的科学的方法论》(10000字 合作 《天津社会科学》1997年第6期;《哲学动态》1998年第1期转摘;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1998年第1期转载;《新华文摘》1998年第2期全文转载;论文引用:仰海峰:《社会科学辑刊》1999年第5期;陈坚:《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01年第1期;赵景来:《教学与研究》2000年第5期;CSSCI年光盘引用:卞绍斌:《南京社会科学》2000年第4期;CSSCI2002年光盘引用:刘怀玉《江海学刊》2002年第1期;刘怀玉:《南京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CSSCI2006年光盘被引用:郑镇:《马克思主义研究》2006年第2期;袁祖社:《教学与研究》2006年第2期;潘惠香/王永明.社会科学战线.2006,(05))新12D12W65c70
155、《马克思〈哲学的贫困〉》(3000字《南京社会科学》1997年第10期;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1997年第12期转载;《马列主义研究》1998年第1期转载)H66W66-67c71
156、《1844年手稿文本的多重话语结构》(3000字《南京大学学报》1998年第1期;CSCCI2000年光盘引用:卞绍斌:《南京社会科学》2000年第4期; CSCCI2007年光盘引用:林锋..社会科学研究.2007,(01):)H67c72
157、《青年马克思经济研究中的哲学转变》(12000字《哲学研究》1997年第11期;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1998年第2期转载;论文引用:陈爱华:《苏州铁道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3期;强乃社:《天津工业大学学报》2000年第6期;陈爱华《东南大学学报》2000年第1期;舒永生:《中州学刊》2000年第2期;CSSCI1998年被引用:张亮:《江海学刊》1998年第5期)H68W68流6c73
158、《掣闪电以缚苍龙》(3000字《开放时代》1997年第9-10期)
159、《马克思的历史概念》(12000字 合作 《马克思主义研究》1998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1998年第5期转载;《马列主义研究》1998年第6期转载)H69流7W69-70c74
160、《经济学批判中的人本学话语之突现》(13000字《马克思主义与现实》1998年第3期;CSSCI1998年被引用:张亮:《江海学刊》1998年第5期)H70c75
161、《社会唯物主义:古典经济学的隐性哲学构架》(上)8000字《南京社会科学》1998年第4期)H71c76
162、《社会唯物主义:古典经济学的隐性哲学构架》(下)12000字《南京社会科学》1998年第6期;《中国学术期刊》(清华光盘版:光盘号SOCI9809文献号001763)1998年经济辑全文转载)H72
163、《自然唯物主义、社会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7000字《长白学刊》1998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1998年第10期转载; CSSCI2006年光盘引用:刘元根:《江淮论坛》2006年第1期)W71人
164、《赫斯的经济异化论》(12000字《福建论坛》1998年第5期)c77
165、《恩格斯<大纲>研究》(7000字《求实》1998年第6期)
166、《西斯蒙第的人本主义经济学》(6000字《洛阳师专学报》1998年第4期)
167、《青年马克思的人本主义社会现象学》(12000字《江汉论坛》1998年第8期)c78
168、《青年马克思的社会规定》(6000字《中州学刊》1998年第6期)c79
169、《马克思新唯物主义的理论基础新探》(7000字《学术界》1998年第4期)c80
170、《我们正在走向什么》(3000字《群众》1998年第11期)
171、《巴黎笔记的文本与语境》(7000字《宁夏社会科学》1998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马列主义研究》1999年第1期转载)W72c81
172、《经济学语境中的〈提纲〉》(10000字《学习与探索》1998年第6期;《新华文摘》1999年第2期全文转载;《光明日报》1999年1月1日摘要;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1999年第2期转载;《哲学动态》1999年第1期转载;论文引用:李国昌:《探索》2000年第6期;吴友军:《长白学刊》2002年第2期;CSSCI1999 年光盘引用:胡大平:《南京大学学报》1999年第3期;CSSCI2000年光盘被引用:迟艳杰:《教学与研究》2000年第1期;吴友军:《长白学刊》2002年第2期;白刚:《南京社会科学》2002年第12期;张宏:《理论与改革》2002年第3期;卞绍宏:《社会科学辑刊》2002年第5期;CSSCI2004年光盘引用:白刚:《内蒙古社会科学》2004年第2期)W73新13D13H73c82
173、《中国文化的重建》(1500字《社会科学报》1998年6月18日)
174、《政治经济学与社会主义的联结》(13000字《学术月刊》1998年第9期)H74c83
175、《类哲学人本逻辑的颠覆》(10000字《开放时代》1998年第10-11期)c84
176、《从物役性到自拘性》(2600字《江海学刊》1998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1998年第11期转载;论文引用:张文喜:《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第1期)H75W774
177、《〈巴黎笔记〉摘录性文本研究》(12000字《理论探讨》1998年第5期)c85
178、《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中的历史概念》(15000字《哲学研究》1998年第9期;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1998年第12期转载;论文引用:宇杰. 历史之谜:从一种假说到科学的嬗变——兼谈维科对马克思的影响[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0,(S1)朱宝信:《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1期;雷鸣. 回到生活世界,回到人本身——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的基本方向[J]湖南社会科学 , 2003,(02);张彤. 海德格尔与马克思的历史性关联[J]黑龙江社会科学 , 2006,(01) ;朱宝信. 中西方重建马克思哲学本体论综论[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3,(01); CSSCI1999 年光盘引用:仰海峰:《天津社会科学》1999年第5期;CSSCI2000年光盘引用:王金福:《南京社会科学》2000年第6期;CSSCI2001年光盘引用:仰海峰:《马克思主义研究》2001年第4期;CSSCI2002光盘引用:张宏:《理论与改革》2002年第3期;CSSCI2003年光盘引用:吴宏政:《人文杂志》2003年第1期)流8W75H76c86
179、《从分工到世界历史》(11000字《江苏社会科学》1998年第6期)H77c87
180、《思辨天国与现实大地的隐秘谱系:黑格尔哲学与古典经济学关系之解蔽》(13000字《学术季刊》1999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外国哲学与哲学史》1999年第1期转载;CSSCI2000年光盘引用:张亮:《江海学刊》2000年第2期;CSSCI2007年光盘引用:王南湜/王新生.从理想性到现实性——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建构之路.中国社会科学.2007,(01):)H78W76
181、《从精神现象学到人学现象学》(12000字《社会科学研究》1999年第2期;《东方论坛》1999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马列主义研究》1999年第5期转载;论文引用:李文冰. 马克思哲学变革中的第一次方法论的提升——《对黑格尔的辩证法和整个哲学的批判》解读[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4,(02) ;胡纯华. 人本主义的批判逻辑与精神现象学的异化逻辑[J]求索 , 2006,(02) ;.c88 CSSCI2001年光盘引用:仰海峰:《长白学刊》2001年第1期)W77
182、《青年马克思的经济哲学》(8000字《南京大学学报》1999年第1期)H79c89
183、《克罗茨纳赫笔记》(7000字《求是学刊》1999年第3期; CSSCI1999 年光盘引用:邓宏炎:《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第6期)c90
184、《评李斯特的经济发展特色论与马克思的经济学批判》(8000字《政治学院学报》1999年第2期)c91
185、《<伦敦笔记>研究》(7000字《唯实》1999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马列主义研究》1999年第7期转载)W78
186、《<布鲁塞尔笔记>与<曼彻斯特笔记>》(8000字《求实》1999年第1期)
187、《普鲁东与<哲学的贫困>》(16000字《福建省委党校学报》1999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马列主义研究》1999年第4期转载)W79
188、《马克思没有提出过“资本主义”概念吗?》(10000字 合作 《南京社会科学》1999年第4期;《哲学动态》1999年第6期转摘;人大复印资料:《马列主义研究》1999年第6期转载)H80D14W80c92
189、《资本论:一种历史现象学》(14000字《社会科学战线》1999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马列主义研究》1999年第8期转载;《新华文摘》1999年第9期全文转载;CSSCI2003年光盘引用:刘啸霆:《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3年第1期)H81W81新14c93
190、《马克思57-58年经济学手稿》(16000字《马克思主义与现实》1999年第2期)H82
191、《马克思经济学语境中的历史现象学》(11000字《福建论坛》1999年第3期)c94
192、《深度解读:西方马克思主义与卢卡奇》(7000字《哲学动态》1999的第8期;人大复印资料:《外国哲学与哲学史》1999年第10期转载;论文引用:王雨辰:《天府新论》2001年第5期;CSSCI2004年光盘引用:胡大平:《淅江学刊》2004年第3期)H83W82c95
193、《从抽象到具体与历史唯物主义》(12000字《马克思主义研究》1999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1999年第6期转载)H84流9W83c96
194、《马克思的批判的历史现象学》(3500字《学术月刊》1999年第8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0年第1期转摘;CSSCI2000年光盘引用:陈立新:《哲学动态》2000年第4期;于新东:《学术月刊》2000年第1期)H85c97
195、《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现象学》(14000字《哲学研究》1999年第10期;论文引用:吴宏政. 我国学者关于历史唯物主义总体性质的最新解释[J]人文杂志 , 2003,(01) 刘怀光. 历史唯物主义意义的重新理解——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思考的思考[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4,(04) . 张鹏翔. 观照哲学基本问题的思想境域[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6,(04) .)H86流10c98
196、《论辩制胜中的中心是什么》(4500字《演讲与口才》2000年第1期)
197、《重新遭遇异化》(16000字《马克思主义与现实》1999年第5期;《中国学术期刊》(清华光盘版:光盘号ELAW9912)1999年经济辑全文转载)H87c99
198、《历史之谜》(9000字 合作 《南京大学学报》2000年第1期;《光明日报》2000年2月24日转摘;《高校文科学报文摘》2000年第2期转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0年第2期转摘;人大复印资料:《马列主义研究》2000年第4期转载;《2001年中国哲学年鉴》摘要评述)H88W84c100
199、《西方马克思主义、后马克思思潮和晚期马克思主义》(3000字《福建论坛》2000年第4期;《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第1辑,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人大复印资料:《马列主义研究》2000年第12期全文转载;《2001年中国哲学年鉴》摘要评述;论文引用:刘怀玉:《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1年第1期; CSSCI2007年光盘引用: 张亮.国内近期“后马克思主义”研究简评.哲学动态.2007,(02);李永新.文本是如何被建构的?——试论伊格尔顿文学生产理论的英国马克思主义特征.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09):)W85c101
200、《哲学本体视域中的历史与时间》(3000字《江海学刊》2000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2000年第1期转载;吴宏政:《人文杂志》2003年第1期)H89W86c102
201、《体系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12000字《江苏社会科学》2000年第1期;《新华文摘》2000年第5期全文转载;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2000年第3期转载;;CSSCI2002年光盘引用:刘怀玉:《南京大学学报》2002年第1期)H90新15W87c103
202、《青年卢卡奇的历史唯物主义观念》(3000字《南京社会科学》2000年第2期;中国学术期刊)(清华光盘版:光盘号SOCI0006)1998年文史哲专辑全文转载)H91c104
203、《阶级意识:客观可能性与辩证的中介》(8000字《理论探讨》2000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外国哲学》2000年第7期转载;《2001年中国哲学年鉴》摘要评述)W88c105
204、《革命的辩证法与批判的历史唯物主义》(10000字《山东社会科学》2000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外国哲学》2000年第7期转载)W89
205、《求真理之真,实大学之学》(2000字《求实》2000年第1期)
206、《马克思的经济学背后的哲学构架》(8000字《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0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外国哲学》2000年第5期转载; CSSCI2001年光盘被引用:方向红:《学术研究》2001年第4期)W90
207、《马克思新唯物主义与哲学唯物主义的异质性》(14000字《马克思主义研究》2000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2000年第8期全文转载;《中国学术期刊》(清华光盘版:光盘号ELAW00082000)年政治辑全文转载)H92流11W91c106
208、《社会与自然的双向中介:关系本体论的证伪》(11000字《学习与探索》2000年第3期;)H93c107
209、《反对人类中心主义》,5000字《求是学刊》2000年第5期)c108
210、《哲学本体论视域中的具体性》(6000字《东南大学学报》2000年第3期;《马克思主义与现代化》第1辑,中山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CSSCI2001年 光盘被引用:胡大平:《学术研究》2001年第4期)c109
211、《评科西克的具体总体性》(7000字《唯实》2000年第7期)
212、《哲学:一种非体制化的异质性经验》(8000字《人文杂志》2000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2001年第2期全文转载)H94W92c110
213、《给予与创造:认识本质的历史把握》,(9000字《天津社会科学》2000年第5期)H95
214、《市场交换中的关系物化与工具理性的伪物性化》(12000字《哲学研究》2000年第8期;论文引用:朱志萍:《济宁师范专科学报》2001年第1期;CSSCI2001年光盘被引用:仰海峰:《马克思主义研究》2001年第4期;CSSCI2004光盘引用:谢永康:《江海学刊》2004年第5期;仰海峰:《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第4期)H96流12c111
215、《经济人与日常性生存的形而上学批判》(12000字《学术月刊》2000年第8期;人大复印资料:《外国哲学》2000年第10期转载;《2001年中国哲学年鉴》摘要评述;CSSCI2007年引用:王明丽.日常生活的诗意:丰子恺散文的生态批评.西北师大学报(社科版).2007,44(06):)H97W93c112
216、《无调哲学:否定辩证法的理论前提》(13000字《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0年第6期)H98c113
217、《否定的辩证法与唯物论》(11000字《学术研究》2000年第11期)c114
218、《从‘星丛’中消失的主客体二元对立》(6000字《社会科学论坛》2000年第9期)c115
219、《人如何认识真实的实在世界》(7000字《新视野》2000年第6期)c116
220、《存在:一个专制的学术暴君》(10000字《开放时代》2000年第6期)c117
221、《阿多诺其人其事》(9000字《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1年第1期)c118
222、《自由:实践的辩证法》(12000字《南京社会科学》2001年第2期)H99c119
223、《阿多诺:奥斯维辛之后不再写诗》(8000字《福建论坛》2001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外国哲学》2001年第4期转载;论文引用:刘小新:《蒲田高等师专学校学报》2002年第1期)W94c120
224、《世界历史与自然历史》(12000字《理论探讨》2001年第3期)c121
225、《从“我们认为”到“我以为”》(5000字《开放时代》2001年第2期)c122
226、《科西克哲学的逻辑》(3000字《学术研究》2001年第4期)c123
227、《但开风气不为师》(5000字《哲学动态》2001年第3期;CSSCI2002年 光盘引用:周志山:《哲学动态》2002年第2期;刘怀玉:《南京大学学报》2002年第1期;CSSCI2003年光盘引用:张羽佳:《教学与研究》2003年第12期)H100c124
228、《马克思之思的当代性言说》(3000字《南京大学学报》2001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马列主义研究》2001年第7期转载;论文引用:赵顺兰:《广西社会科学》2002年第2期;朱葆伟,杨学功,贾红莲. 当前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若干热点[J]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 , 2002,(01) . 乔翔. 近年来关于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问题研究综述[J]天府新论 , 2007,(01); CSSCI2002年光盘引用:周志山:《哲学动态》2001年第2期;刘怀玉:《南京大学学报》2002年第1期;CSSCI2004年光盘引用:炎冰:《河北学刊》2004年第5期;CSSCI2006年光盘引用:吴家华,谢志燕. 马克思哲学当代性研究述评[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6,(05))H101W95c125
229、《真问题的呈现是创新的逻辑入口》(2000字《江苏社会科学》2001年第1期)H102c126
230、《阿多诺:真正的哲学是反体系的》(3000字《江海学刊》2001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2001年第5期转载)H103W96c127c127
231、《科西克的人本主义社会现象学》(12000字《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1年第2期)c128
232、《海德格尔:隐性本质主义》(12000字《江苏社会科学》2001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外国哲学》2001年第5期转载)H104W97c129
233、《“回到马克思”的原初理论语境》(15000字《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第3期;《马克思主义与现代化》第2辑,中山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2001年第7期转载;论文引用:杨晓宁. 读懂马克思——“马克思哲学原理”课教学的哲学思考[J]大连大学学报 , 2005,(06) .刘宗碧:《黔东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第2期;郁建兴:《东南学术》2001年第5期;胡静波. 新的实践需要新的路向——从当前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存在的误区看新的路向追寻[J]宁夏社会科学 , 2003,(01) . 刘怀光. 历史唯物主义意义的重新理解——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思考的思考[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4,(04) . 卢春雷. 马克思哲学当代性研究和阐述方法之管见[J]理论学刊 , 2003,(02) . 王浩斌,王飞南. 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学的研究困境及出路[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07,(01) CSSCI2002年光盘引用:孙麾:《求是学刊》2002年第3期;黄瑞雄:《自然辩证法研究》2002年第7期;CSSCI2003年光盘引用:石敦国:《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1期;吴宏政:《人文杂志》2003年第1期;刘福森:《人文杂志》2003年第6期;曲士英:《自然辩证法研究》2003年第9期;CSSCI2004光盘引用:李成旺:《河北学刊》2004年第4期;CSSCI2006年光盘引用:陈佳/付立杰:《法制与社会发展》2006年第2期;CSSCI2007年引用:任平.论马克思主义研究视域的统一性——对马克思主义当代出场路径的反思.马克思主义研究.2007,(07);张志丹/侯惠勤.马克思文本研究的基本方法论探要.学海.2007,(04))H105流13W98c130
234、《无形的本体牢狱》(12000字《马克思主义研究》2001年第1期)H106流14c131
235、《辩证法:瓦解的逻辑》(12000字《学习与探索》2001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外国哲学》2001年第7期转载)H107W99c132
236、《开启神秘的思想之“瓶”》(8000字《社会科学论坛》2001年第3期)c133
237、《物化、异化及其观念反抗》(8500字《哲学研究》2001年第6期)H108流15c134
238、《文本的深度耕犁与研究范式的断裂》(5000字《求是学刊》2001年第4期;《高校学报文摘》2001年第5期转摘;《哲学动态》2001年第11期摘要)D15c135
239、《工具理论对社会生活的渗透》(8000字《教学与研究》2001年第6期)H109c136
240、《非同一性:否定的辩证法中的星丛范畴》(10000字《山东社会科学》2001年第5期)
241、《构筑科学平台,开创学术新视域》(5000字《求是学刊》2001年第5期)c137
242、《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范式的转变》(1500字《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第5期)H110流16c138
243、《金钱:有罪还是无辜?》(3000字《创世纪舌战》,中国世界语出版社2001年版)
244、《建构社会科学研究平台》(2000字《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年10月17日;论文引用:陆敏:《政法论坛》2002年第1期)
245、《让海德格尔自己反对自己》(12000字《南京大学学报》2001年第6期)H111c139
246、《马克思的哲学革命与经验主义认识概念批判》(8000字《福建论坛》2001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2002年第7期转载)W100c139
247、《意识形态:永恒的想象之镜》(14000字《学术研究》2002年第6期)c140
248、《认识论断裂:意识形态与科学》(10000字《天津社会科学》2002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马列主义研究》2002年第4期转载)H112W101c141
249、《意识形态:永存的想象之境》(13000字《学习与探索》2002年第3期;论文引用:南宫梅芳. 视觉的陷阱——他者的误认[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6,(03) .)H113c142
250、《析阿尔都塞的“症候阅读法”》(13000字《南京大学学报》2002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马列主义研究》2002年第9期转载;CSSCI2005光盘引用:龚秀勇:《四川大学学报》2005第2期)H114W102c143
251、《阿尔都塞:马克思哲学思想发展史的重新考证》(15000字《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2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2002年第9期转载)H115W103c144
252、《阿尔都塞: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科学》(10000字《理论探讨》2002年第4期)H116c145
253、《方法的前置与自觉:马克思何以呈现》(3000字《学术月刊》2002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2002年第10期转载;CSSCI2005年光盘被引用:杨学功:《河北学刊》2005年第4期)H117W104c146
254、《面向21世纪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14000字 合作 《江苏社会科学》2002年第1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2年第2期转载;《新华文摘》2002年第7期全文转载;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2002年第6期转载;CSSCI2004年光盘引用:胡大平:《吉林大学学报》2004年第3期)H118新14W105c147
255、《反人本主义》(12000字《现代哲学》2002年第3期;《人文杂志》2002年第3期)c148 256、《学习模式的转换:哲学教学改革的入口》(1500字《社会科学报》2002年1月17日)
257、《广松涉:事的世界观与关系本体论》(15000字《存在与意义》(代译序),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论文引用:周洁. 建构:作为一种选择[J]建筑学报 , 2003,(10) . CSSCI2004光盘引用:范海武:《南京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c149
258《阿尔都塞》(3000字《南京社会科学》2002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外国哲学》2002年第8期转载)H119W106c150
259、《广松涉:关系存在论与事的世界观》(7000字《哲学动态》2002年第8期)H120c151
260、《问题式:阿尔都塞的核心理论范式》(12000字《哲学研究》2002年第7期;CSSCI2005光盘引用:龚秀勇:《四川大学学报》2005第2期)H121流17c151
261、《汇名家经典 集学术清华》(3000字《光明日报》2002年6月13日)
263、《德里达:我不是一个后现代主义者》(8000字《开放时代》2002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外国哲学》2002年第10期转载)W107c152
264、《阿尔都塞:保卫马克思》(14000字《马克思主义研究》2002年第6期;人大复印资料:《马列主义研究》2003年第1期转载)H122流18W108c153
265、《巴特:文本是一种织》(8000字《社会科学评论》2002年第10期)
266、《历史现象与历史认识论》(6000字 合作 《齐鲁学刊》2002年第6期)c154
267、《新解释学:马克思哲学思想史的方法论辨识》(12000字《求是学刊》2003年第2期;《高校学报文摘》2003年第3期摘要;《光明日报》2003年4月25日摘要)c155
268、《从本真性到中国特色:马克思哲学研究的解释学转向》(10000字《江海学刊》2003年第1期 合作;《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3年第3期转载;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2003年第5期转载;CSSCI2003年光盘引用:杨学功:《学术研究》2003年第9期;聂景芳:《学术研究》2003年第9期;CSSCI2005年光盘引用:杨学功:《河北学刊》2005年第1期;龚秀勇:《四川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H123W109c156
269、《物、实践与历史性的时间――论历史唯物主义的本质》(8000字《河北学刊》2003年第1期 合作)c157
270、《后马克思思潮不是马克思主义》(3500字《南京大学学报》2003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马列主义研究》2003年第6期转载;论文引用:刘化军. “后马克思主义”思潮述评[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 , 2005,(04) ;曾军. 鲍德里亚走出了马克思?——从中国学界对鲍德里亚的误读谈起[J]黑龙江社会科学 , 2006,(05); CSSCI2004光盘引用:孔明安:《哲学动态》2004年第2期;刘怀玉:《南京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胡大平:《现代哲学》2004年第1期;付文忠:《马克思主义研究》2004年第2期;CSSCI2007光盘引用:张亮. 国内近期“后马克思主义”研究简评[J]哲学动态 , 2007,(02) . 陈红桂.作为幽灵出场的马克思与马克思的批判精神——对德里达解构马克思的一种反思.天津社会科学.2007,(04))H124W110c157
271、《人是马克思哲学中的核心概念?》(9000字《人文杂志》2003年第4期;论文引用:郭国勋. 人本分析与经济分析有机结合的开端——关于《手稿》的基本性质兼与张一兵等商榷[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6,(01);陈爱华. 青年马克思劳动伦理观生成的三重思维向度——从《巴黎手稿》到《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J]苏州铁道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1,(03);强乃社. 经济哲学研究的几个基本问题[J]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 2000,(06) .;舒永生. 二十年来马克思与费尔巴哈关系的研究综述[J]中州学刊 , 2000,(02))H125c158
272、《二元分裂到一元论的缝合》(8000字《山东社会科学》2003年第6期)H126
273、《生成的辩证法与现成的辩证法》(12000字《哲学研究》2003年第5期)流19H127c159
274、《异化:生产性的否定》(12000字《天津社会科学》2003年第4期;CSSCI2007年引用:薛蓉.弗罗姆社会心理学的理论基础.学术研究.2007,(04):)H128c160
275、《戈德曼:缝合应该和是》(3200字《福建论坛》2003年第3期)c161
276、《萨特:前进与逆溯的方法》(12000字《学习与探索》2003年第3期)H129c162
277、《全面的意义结构:总体类型学》(12000字《现代哲学》2003年第3期)H130c163
278、《方法中介:面向个人的具体生活现象的微观研究》;《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3年第6期转摘》(10000字《浙江学刊》2003年第3期)H131c164 279、《真善美圣的存在与不存在》(12000字《东南学术》2003年第3期)c165
280、《从“回到马克思”到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前沿》,(11000字 访谈 《东南学术》2003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2003年第8期转载;CSSCI2004光盘引用:王贵明:《马克思主义研究》2004年第5期;;CSSCI2006引用:郭小磊:《天津社会科学》2006年第2期;王贵明:《哲学研究》2006年第1期)W111
281、《马克思主义与存在主义》》(12000字《江苏社会科学》2003年第3期)H132c166
282、《情境主义国际及其历史》(6000字 合作《哲学动态》2003年第6期;CSSCI2004光盘引用:王昭风:《现代哲学》2004年第4期)H133c167
283、《扭曲的共在:群与集团》(10000字《理论探讨》2003年第4期)H134c168
284、《谁歪曲了马克思的唯物主义概念》(7000字《湖南社会科学》2003年第3期)
285、《通达马克思之路》(15000字 《南京社会科学》2003年第12期)H135c169
286、《在市场王国中我们赌共产主义一定实现》(8000字《社会科学研究》2003年第5期)c170
287、《历史总体化的人学辩证法》(12000字 《学术月刊》2003年第10期;CSSCI2007件引用:陈良斌/盛凌振/许苏明.“回归”马克思的原初叙事——论当代法国马克思主义解读马克思社会批判的基本话语主题.南京社会科学.2007,(08):)H136c171
288、《只有一个马克思》(12000字《马克思主义研究》2003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2003年第11期转载)流20H137W112c172
289、《历史现象学之光》(20000字 合作 《视界》第12辑,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CSSCI2004年光盘引用:王贵明:《马克思主义研究》2004年第5期)
290、《不可能性:后马克思思潮的政治立场》(10000字,《求是学刊》2004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2004年第8期转载;论文引用:卢永欣. 齐泽克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观之比较[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6,(02) .;CSSCI2005年光盘引用:孙利天:《天津社会科学》2005年第1期)c173
291、《学术流派的本土建设》(6000字,合作,《吉林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4年第6期转载;CSSCI2005光盘引用:孙麾:《淅江学刊》2005年第3期)H139c174
292、《孙伯揆哲学思想的方法论缘起和内在逻辑》(12000字,合作,《马克思主义研究》2004年第2期)流21H140c175
293、《拉康:从主体际到他者理论》(3500字,《江苏社会科学》2004年第3期)H141c176
294、《广松涉的关系存在论与事的世界观》(15000字,日本《情况》2004年第6期)
295、《空无与黑夜:青年阿尔都塞哲学的关键词》(15000字,《现代哲学》2004年第3期)H142c177
296、《我国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6000字,访谈,《国外理论动态》2004年第2期)H143
297、《大写他者理论的历史语境》(15000字,《学海》2004年第4期)H144c178 298、《何为晚期马克思主义》(4000字,《南京大学学报》2004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马列主义研究》2004年第12期转载;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2005年)摘要;CSSCI2006年光盘引用:李金辉:《理论探讨》.2006第2期; CSSCI2007年光盘引用:梁苗..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7,(03);陈红桂.后现代语境中重思马克思哲学方法——兼评后现代方法及晚期马克思主义对之的“接合”.内蒙古社会科学.2007,28(06):)W114c179 299、《犬儒意识形态》(15000字,《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4年第4期)c180 300、《索绪尔与语言学结构主义》(15000字,《南京社会科学》2004年第8期)c181 301、《魔鬼大他者:谁让你疯狂》(19000字,《人文杂志》2004年第5期)c182 302、《齐泽克:拉康对马克思的接管》(16000字,《江海学刊》2004年第5期)c183 303、《拉康:作为存在之尸的象征性语言》(19000字,《淅江学刊》2004年第6期)c184 304、《拉康:伪自我的镜像之舞》(17000字,《天津社会科学》2004年第5期;CSSCI2006年光盘引用:徐世甫:《南京社会科学》2006年第5期)c185 305、《马克思发明了拉康的症候概念》(13000字,《哲学研究》2004年第8期)流22c186 306、《巴塔耶:没有伪装,没有光与影的游戏》(7000字,《社会科学评论》2004年第10期;CSSCI2005年光盘被引用:方丽:《江海学刊》2005年第6期)c187 307、《社会症候与非完全拜物教》(10000字,《理论探讨》2004年第5期)c188 308、《意识形态幻象对伪现实的支撑》(12000字,《山东社会科学》2004年第11期; CSSCI2007年光盘引用:郝延斌.对于宏大理论及其有效性的思考.当代电影.2007,(02):) 309、《拉康镜像理论的哲学本相》(4500字,《福建论坛》2004年第10期)c189 310、《中国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逻辑转换》(15000字,《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第6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5年第1期转载;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2004年第12期转载;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2005年)摘要;《中国哲学年鉴2006》摘要;CSSCI2005年光盘被引用:赵剑英:《哲学研究》2005年第7期;赵剑英:《南京大学学报》2005年第6期;CSSCI2006年光盘被引用:王贵明:《哲学研究》2006年第1期;崔唯航.哲学动态.2006,(10):3-11)流23W115c190 311、《为科学人本主义辩护》(2000字,《文汇读书周报》12月17日) 312、《萨特和他的〈辩证理性批判〉》(3000字,《湖南社会科学》2004年第6期)
313、《物化的信仰与幻象建构的社会现实》(15000字,《东南学术》2005年第1期)c191
314、《不可能的存在之真》(15000字,《学术月刊》2005年第1期)c192 315、《问渠哪得清如许》(10000字,访谈,《学术月刊》2005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2005年第7期转载)W116 316、《拉康哲学的发生学逻辑》(8500字,《哲学动态》2005年第1期)c193 317、《文献学语境中的广义历史唯物主义》(13000字,《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日本《情况》2005年第10-11期;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2005年第8期转载)W117 318、《能指链:我在我不思之处》(14000字,《社会科学研究》2005年第1期)c194
319、《超现实主义视域中的拉康与达利》(12000字,《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c195 320、《柯热夫:主奴辩证法中欲望关系》(9000字,《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c196
321、《拉康的哲学问题式》(14000字,《哲学研究》2005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外国哲学》2005年第12期转载;CSSCI2005年光盘被引用:黄作:《哲学研究》2005年第10期)流24W118c197
322、《让理论在真问题域中生长》(3000字,《南京社会科学》2005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2005年第5期转载;CSSCI2006年光盘被引用:李成旺:《南京社会科学》2006年第4期)W119c198
323、《伪我要:拉康的欲望理论》(12000字,《学习与探索》2005年第3期)c199 324、《德里达幽灵说的理论逻辑》(9000字,《理论探讨》2005年第5期;CSSCI2006年光盘被引用:李西祥:《哲学动态》2006(10))c200 325、《如何真实地呈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生史》(4000字,《学术月刊》2005年第10期;CSSCI2006年光盘被引用:杨学功:《学术月刊》2006年第1期;胡大平:《福建论坛》2006年第4期;胡大平.天津社会科学.2006,(03); 夏娟.浙江学刊.2006,(06)c201 326、《马克思主义与西方马克思主义》(3000字,《河南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新华文摘》2006年第1期转载;《中国哲学年鉴2006年》转载) 327、《景观拜物教:商品完全成功的殖民化》(15000字,《江海学刊》2005年第6期)
328、《虚假存在与景观时间》(10000字。《江苏社会科学》2005年第6期)c202 329、《景观意识形态及其颠覆》(10000字,《学海》2005年第6期)c203 330、《颠倒再颠倒的景观世界》(20000字,《南京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2007年引用:张霁月.奇观电影背后的文化因素.社会科学.2007,(08):)c204 331、《马克思哲学思想研究中的非常性实验》(4000字,《河北学刊》2006年第1期)c205
332、《置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于经济学语境之中》(4000字,《社会科学研究》2006年第2期)c206 333、《文献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2000字,《文汇读书周刊》2006年2月14日)
334、《德里达:不在场幽灵的激进在场》(13000字,《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6年第1期)c207 335、《分延马克思:被解构了的精神遗产》(10000字,《马克思主义研究》2006年第1期CSSCI2006年光盘被引用:李西祥:《哲学动态》2006(10))流25c208 336、《法权唯物主义与一般唯物主义》(16000字,合作,《南京社会科学》2006年第6期;CSSCI2007年引用:姚顺良/汤建龙.“两次转变论”的文本依据及其方法论意义——兼答王东教授等.学术月刊.2007,39(04):)c209 337、《两条逻辑的相互消长还是共同消解?》(25000字,合作,《理论探讨》2006年第3期;CSSCI2007年引用:郭富青.论法权形态异化的本质及其法律矫治.河北法学.2007,25(11);姚顺良/汤建龙.“两次转变论”的文本依据及其方法论意义——兼答王东教授等.学术月刊.2007,39(04))c210 338、《实践与物质生产》(24000字,《学术月刊》2006年第7期)c212 339、《如何理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逻辑终结”?》(6000字,合作,《学术月刊》2006年第10期;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2007年第1期转载; CSSCI2007年光盘被引用:曾军/刘晓静.文化镜像与学术奇观——2006年度人文学术热点透视.社会科学.2007,(01):)W120c213 340、《文本解读与哲学创造》(15000字,合作访谈,《晋阳学刊》2006年第5期) 341、《生产本体论:我生产故历史在》(16000字,《马克思主义研究》2006年第11期;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2007年第3期全文转载)流26W121c214 342、《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僭越?》(12000字,《哲学研究》2006年第11期)流27c215 343、《论猴体解剖与猿体解剖之谜》(10000字,《学海》2006年第6期)H179c216 344、《青年鲍德里亚与莫斯-巴塔耶的草根浪漫主义》(12000字,《东南学术》2007年第1期)c217 345、《马克思与自然的支配》(12000字、《求是学刊》,2007年第1期)c218 346、《马克思与种族中心主义》(13000字、《江苏社会科学》2007年第2期)c219 347、《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中的欧几里德几何学》(10000字,《江海学刊》2007年第1期)c220 348、《文献学与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研究的科学立场》(17000字,《学术月刊》2007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马克思主义研究》2007年第4期全文转载;日本《情况》2007年第3期;CSSCI2007年引用:蒋天婵.国内西方“马克思学”研究述评.教学与研究.2007,(10);涩谷正/田文.《德意志意识形态》的编辑问题.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7,(06):)W122c221 349、《文献学视域中的列宁“哲学笔记”》(13000字,《南京社会科学》2007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马克思列宁主义研究》2007年第9期转载)W123c222 350、《马克思恩格斯的资本主义概念》(8000字,合作 《南京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高校文科学报文摘》2007年第2期转载;人大复印资料《马列主义研究》2007年第6期转载)c223W124 351、《青年鲍德里亚:从后马克思到反马克思主义》(5000字,《现代哲学》2007年第2期)c224 352、《思想构境论:一种新文本学方法的哲学思考》(6000字,《学术月刊》2007年第5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7年第4期转摘;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2007年第8期转载;CSSCI2007年引用:黄正泉.中国哲学面对的现实问题.求索.2007,(12):)c225W125 353、《马克思与劳动意识形态》(10000字,《学习与探索》2007年第2期)H189;c226 354、《一个被删除的文本存在:马克思哲学语境中的历史概念》(13000字,《天津社会科学》2007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2007年第9期转载)0c227W126 355、《物?关系?拜物教:一场已经被忘却的思想交锋》(12000字,《学术论坛》2007年第3期)
356、《思想构境论研究中的“哲学笔记”》(12000字,《河北学刊》2007年第3期;《中国教育报》2007年12月27日摘要)H191c228 357、《从他性镜像到自主性思想空间的转换》(12000字,《哲学研究》2007年第10期;人大复印资料:《马列主义研究》2008年第2期转载)流281c229W127
358、《列宁第一次系统哲学学习的背景》(10000字,《江西社会科学》2007年第6期)c230
359、《革命实践中的青年列宁与历史的主客体向度》(20000字,《理论探讨》2008年第1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8年第6期转摘;人大复印资料:《马列主义研究》2008年第3期转载)c231W128
360、《“哲学笔记”:列宁哲学思想发展的非同质性》(6000字,《哲学动态》2007年第10期)C232 361、《广松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像〉》,16000字,《哲学研究》2008年第4期)C233,流29
362、《我拟真故我在》(6000字,《哲学动态》2008年第1期)C234。 363、《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构境》(8000字,《历史研究》2008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历史研》2008年第5期)C235流30W129
364、《列宁“哲学笔记”传统研究模式的发生学研究》(12000字,《东岳论丛》2008年第2期);C236 365、《列宁与他的〈卡尔?马克思〉》(10000字,《学海》2008年第1期)C237
366、《新解读构架的突现与理论逻辑异轨》(15000字,《学术月刊》2008年第2期)C238 367、《以实践为本质的唯物辩证法》(16000字,《南京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高校文科学报文摘》2008年第2期转摘)C239
368、《列宁与现代西方哲学研究》(10000字,《学习与探索》2008年第2期)C240 369、《列宁与狄慈根的哲学唯物主义》(10000字,《东南学术》2008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2008年第4期转载)C241W130 370、《列宁对俄国唯物主义思想家的阅读》(10000字,《辽宁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C242
371、《列宁关于费尔巴哈哲学的摘要笔记解读》(12000字,《浙江学刊》2008年第2期)C243
372、《拟文本:列宁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问题〉的批注》(8000字,《福建论坛》2008年第2期)C244
373、《列宁阅读黑格尔哲学的初始视界》(16000字,《河北学刊》2008年第1期)C245
374、《列宁研究黑格尔哲学的总结》(10000字,《江海学刊》2008年第2期)C246
375、《去圣化:列宁关于辩证法和认识论的“十六要素”》(12000字,《求是学刊》2008年第2期)C247
376、《以彻底的实践精神推进理论创新》(4000字,合作,《中国教育报》5月6日)
377、《青年恩格斯在现实中探索资本主义的理论逻辑》(12000字,《湖南社会科学》2008年第3期)C248
378、《“资产阶级生产方式”:资本主义批判的一般理论框架》(12000字,《山东社会科学》2008年第5期)C249
379、《“现代私有制社会”批判的理论一般》(12000字,《人文杂志》2008年第4期)C250
380、《以死亡反对死亡:作为理论恐怖主义的鲍德里亚》(12000字,《南京社会科学》2008年第8期)C251
381、《资本:一种历史性的社会生产关系》,《党政干部研究》2008年第4期
382、《广义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上对资本主义的科学批判》(10000字,《江西社会科学》2008年第6期);C252
383、《拟像、拟真与内爆的布尔乔亚世界》(11000字,《江苏社会科学》2008年第6期)C253
384、《非生产性劳动与社会反抗的窒息》(10000字,《晋阳学刊》2008年第6期)
385、《结构性价值对质性价值的替代》(11000字,《齐鲁学刊》2008年第6期)C254
386、《消费意识形态:符码操控中的真实之死》(12000字,《江汉论坛》2008年第11期)C255
387、《青年鲍德里亚与他的〈物体系〉》(10000字,《学术论坛》2008年第6期)
388、《黑格尔:唯物辩证法不可或缺的思想环节》(15000字,《马克思主义研究》2008年第5期)C256流31
389、《拟真与对当代资本象征统治的反抗》(10000字,《社会科学研究》2009年第1期)C257
390、《反鲍德里亚》(12000字,《学术月刊》2009年第期)C258